欧盟果断"投降"了,特朗普宣布大胜,冯德莱恩白来中国一趟?欧盟官员直言:这是屈服
冯德莱恩刚和中方谈完气候合作,转头就对着美国媒体镜头挤出微笑:"15%的关税很公平。"而站在她身旁的特朗普,金色领带在苏格兰的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极了胜利者的勋章。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看到电视直播时,直接批评:"这叫公平?这是彻头彻尾的投降!"这一幕,成为了美欧关系转折点的最佳注脚。
冯德莱恩(资料图)
这份被特朗普称为"史上最大"的协议,本质上是一份不平等条约。欧盟同意支付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相当于德国GDP的15%;承诺购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液化天然气,让欧洲对美能源依赖度从18%飙升到34%;还要额外采购美国军火--具体金额没明说,但法国"国民联盟"的玛丽娜·勒庞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开骂:"竟然把国防主权也卖了!"
作为交换,美国给欧盟的"优惠"是把关税从威胁的50%降到15%,但钢铝产品仍然保持50%税率。德国工业联合会直接发了声明:"每增加1%关税都是灾难,现在我们要吞下15%的苦果。"
最讽刺的是,就在协议达成前,冯德莱恩还在北京谈论"欧中合作新篇章"。中欧峰会确实发了气候联合声明,但在电动车关税等实质问题上毫无进展。
冯德莱恩这趟北京之行,现在看来简直像场行为艺术。她可能以为摆出"亲近中国"的姿态能吓唬特朗普,没想到美国人早就看穿欧盟的软肋。特朗普政府提前两周升级关税威胁,把8月1日定为最后期限。欧盟原本准备了1000亿欧元的报复性关税清单,结果从4月推迟到7月,又从7月拖到8月,最后干脆不实施了。
冯德莱恩(资料图)
这种战略误判的根源在于欧盟对自身实力的错误评估。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的内部报告显示,欧盟对美国出口占其总出口的17%,而美国对欧盟出口仅占其总出口的8.5%。这种不对称的贸易依存度,让欧盟在谈判桌上先天处于劣势。更糟糕的是,欧盟内部始终无法就共同立场达成一致,德国车企、法国农场主、意大利制造商各有各的算盘,最终被美国各个击破。
这场1.35万亿美元的交易,暴露了当代国际关系最荒诞的现实。欧盟天天把"战略自主"挂在嘴边,结果被特朗普用最原始的关税大棒敲碎了膝盖。
更微妙的是特朗普的态度,他一边在苏格兰庆祝胜利,一边悄悄放风说要放松对华芯片管制。这种两面下注的做法,显示出美国资本集团与政治精英之间的深刻矛盾。
与此同时,全球供应链正在加速重组。越南和印度突然发现,他们与美国的贸易协议可能也要重新谈判。日本经济产业省已经启动紧急评估,担心美国会要求其接受类似欧盟的条件。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正在摧毁二战后建立的多边贸易体系,取而代之的是以美国为中心的"辐条式"贸易网络。
更讽刺的是,就在欧盟对美国妥协的同时,中国与沙特、俄罗斯的能源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已经飙升。当欧洲还在为美元支付发愁时,亚洲国家已经在构建新的结算体系。
冯德莱恩(资料图)
真正的战略自主,从来不是靠妥协换来的。历史总是充满轮回,克里米亚危机时欧盟依赖美国,贸易战欧盟还是依赖美国。十年过去,欧洲的政治精英们似乎什么都没学会。
唯一确定的是,这场"投降协议"不会带来持久和平。而欧盟内部,勒庞领导的极右翼势力正在利用民众的不满情绪迅速崛起。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看到这场闹剧的续集。
彭博社报道指出,冯德莱恩虽声称该协议旨在平衡欧美贸易关系,但其条款的不平等性已引发欧洲商界强烈不满。德国工业联合会严厉抨击欧盟作出"不对称让步",称这一决定"向德国工业界释放了灾难性信号"。该组织警告称,15%的关税税率将给欧盟带来"严重的负面冲击和巨大痛苦"。
德国批发、外贸与服务联合会主席扬杜拉强调:"即便是1%的关税增幅都难以承受。这些关税措施将使众多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协议条款明显偏袒美方利益,未能体现欧盟企业的实际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