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贸易战加码,中方从容不迫对美反击开始,中方"40箭"齐出,美股全面大跌,关键时刻美军急忙来华磋商,中方立下规矩。

01.对美反制开始,中方"40箭"齐出

自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并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34%关税以来。

4月4日,中国官方对外公布了一系列强力反制措施,不仅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同样加征34%的关税,而且进一步推出对美"全面反击"的多重组合拳"40箭"齐出,涵盖出口管制、不可靠实体清单、稀土供应管理等多个领域,针对性极强,几乎"打蛇打七寸",正中美国经济和高科技产业的要害。

根据公开报道,目前已确认的反击措施包括:商务部决定将高点航空技术公司等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禁止包括11家美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新增投资、对稀土关键元素供应管制: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暂停6家美涉事企业产品的输华资质。

美"全面反击"的多重组合拳"40箭"齐出将美方可谓是"打的晕头转向",因为就在中方反制的当天,美股在中方的反击消息刺激下全线暴跌,道琼斯工业跌幅高达5.50%、标准普尔跌幅达5.97%、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幅为5.82%,美股票可谓是遭到了重重一击。

02.打蛇打七寸

美媒《华尔街日报》表示,这次中方反制手段让特朗普没有想到,尤其是对全美产品征收34%的决定。2024年,中美贸易数据显示,中国从美国进口了价值1478亿美元的农产品、化石燃料等,而向美国出口了约4269亿美元的智能手机、家具、玩具及其他大宗消费品。

其中农业州是美国对华出口的主要受益方,也是特朗普重要票仓。中方一旦在农产品、能源领域提高关税,美国农民和能源企业势必遭受重挫。

从大豆、玉米到牛肉、大宗原材料,这些都可能难以顺利进入中国市场,迫使美国产量过剩而价格下跌,最终让农民与相关行业蒙受损失。

原本占有中国市场相当份额的大豆、玉米、牛肉等美国农产品,将很难轻易找到替代市场,从而可能进一步冲击美国农业州的经济与就业。毫无疑问,这些州恰恰是特朗普在选举中依赖的选民群体。

特朗普在政治上相当倚重国内农产品、能源以及传统制造业的利益集团,这些群体在2016年及2020、2024年的总统竞选中都对特朗普提供了稳定支持,被认为是其"基本盘"。然而中国的反制措施恰恰对准了美国出口中的农产品及资源板块,颇有"精准打击"之效。

北京大学专家在接受美媒采访时表示,美国企图通过提高关税与强硬姿态来迫使中国"让步",从目前形势看已难以奏效。中国经济已具备较强的内循环与供给侧改革韧性,不再像过去那样高度依赖特定的外部市场。此外,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也较以往更加巩固,许多领域拥有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 

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结构性调整,内需市场潜力巨大,供应链自主化程度持续提升,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度已降低。

而且这些年中国在全球化分工中逐渐掌握了更多主动权,尤其在稀土、高端制造领域占据关键环节,中美贸易额虽然巨大,但中国对美依存度相对其GDP体量而言在逐渐下降,反观美国产业对中国市场却极度依赖,看看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数据就能一目了然,这也为中方打出"组合拳"提供了现实条件。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就反复承诺要"让美国制造业回归",实际上相当依赖对华出口中的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中方如在某些高科技领域实施出口管制,不仅影响美国本土工厂生产,还会影响下游产业对中间产品的获取,增加成本并削弱竞争力。

美国本土企业也在担心关税壁垒会导致价格上涨,消费市场萎缩。对华出口若被阻断或大幅衰减,会使得一些在美国本土复工或扩产的计划面临供需两端的巨大阻力。如此一来,特朗普所谓的"制造业复兴"将完全是空谈,美国经济复苏根本不可能依靠全面胡乱加关税实现。

而且美国经济在贸易战升级后本就是面临"杀敌800自损1000的尴尬局面",预计的通胀压力、企业利润下降和就业困境等多重隐患风险只会更大,如果特朗普政府想向中国施压让其让步,那根本行不通。在这轮贸易摩擦中,中国的胜算更大。

03.美国派人赴中国磋商,中方立下规矩

有意思的是,在中方全面反击、美股暴跌的背景下,美国派出军方代表团来华磋商。中美两军在上海举行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工作小组会议,涉及海空活动安全以及危机管控等议题。

中方在会谈中直言不讳地指出并且立下规矩,抢到美国舰机在中国周边高强度演训和抵近侦察,已严重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极易导致两军误判,要求美国停止此类挑衅。解放军代表强调,中国军队将依法依规回应一切危险挑衅,要求美方切实停止在相关海空域的高强度侦察活动。

台媒表示,美国军方此番来访的时机格外敏感,毕竟双方在经贸层面的紧张正在发酵,但另一方面,中美在印太地区的战略竞争格局也持续升温。

美国军方在此时选择与中方进行安全磋商。美国在经贸问题上对华高压,却仍然在军事层面寻求对话与安全"防护网",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美方也不愿让紧张态势无限制发酵。

总而言之,随着特朗普政府所面临的国内政治压力与经济压力不断增大,其在对华政策上或将出现"前紧后松"的波动,而中方的应对也会在强硬与灵活间择机切换,可以有效倒逼白宫回到谈判桌。

而在特朗普政权更迭之前,中方也能保持对美反击的灵活度,"有压有打,有松有合",至于对华发起的贸易战,从2018开始到现在,美方的目标一个都没有达成,还妄想能让中国屈服,岂不是痴人说梦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