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30号,中国文化遗产中心把137份文件交给联合国,说韩国申遗的很多项目实际是咱们的文化。联合国让韩国在45天内解释清楚,要是拿不出证据,他们之前申的项目可能被取消。现在都快到7月15号了,但韩国那边还没动静。

韩国这些年已经申了22项非物质遗产,其中17项被中国质疑是借鉴了咱们的文化。比如他们的端午祭、泡菜腌制和阿里郎民歌这些项目,中国都找到了历史记载和实物证据,说明这些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中国这次提交的材料里,有好多古书证明韩国文化跟中国的关系。比如北宋时期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就提到高丽的端午习俗跟浙江很像。还有现代检测发现,韩国庆尚南道泡菜和山东泡菜的细菌成分差不多达到89%。

韩国2013年申遗泡菜的时候,故意没提明清时期山东人对泡菜改良的影响。他们在申报材料里总强调是韩国独有的文化,但中国的证据显示很多东西都是历史上互相交流来的。

最近韩国说准备了600页的材料回应,重点说他们把这些文化本土化了。但中国专家认为,承认文化交流本来就是申遗的基本要求。比如日本2013年申遗和食时就写了受中国唐朝影响,反而被认可。

中国举的例子很多,江陵端午祭的山神祭和中国浙江丽水的龙舟祭有12处仪式流程相同。阿里郎民歌的音调骨干部分和朝鲜族版本完全一样,但韩国说是他们民族独创。

联合国的规则是,要是被质疑的文化项目真实性存疑,而且证据充分,就可能被取消资格。现在韩国压力很大,但还没公开具体回应内容。眼看时间快到了,大家等着看他们到底能不能拿出新证据。

有些学者建议中韩可以联合申遗,比如把端午习俗作为东亚共同文化项目,泡菜腌制强调环黄海地区的多样性。但韩国好像更想单干,不愿意承认历史联系。

中国专家说这不是要抢文化,而是希望按真实历史记录来。比如元代腌菜法和韩国古书里的步骤几乎一样,这说明文化交流确实存在。韩国学者也有人承认半岛文化受中国影响,但民族主义情绪让他们不愿公开认账。

现在就看韩国怎么应对了。联合国规定的45天期限马上到,要是他们拿不出有力证据,那些申遗项目可能真会被除名。这事不仅关系两国面子,还影响以后文化项目怎么申遗。时间快到了,大家等着看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