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自然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要成果。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熊自力表示,2024年,自然资源部首次向地方下达探矿权出让计划,设定探矿权出让数量底线,全年提供战略性矿产勘查区块超过1400个,创近十年来历史新高,重点围绕油气、锂、铜、金、铁、煤炭、铝土矿、钾盐等矿种,投放在新疆、甘肃、河南、广西、湖北、内蒙古、江西、河北、山东、四川等省(区)。与此同时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十四五"累计投入找矿资金4000亿元,其中社会资金超过90%,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超千亿元。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紧紧围绕增强国内能源资源生产保障能力,聚焦能源矿产、大宗矿产、战略新兴矿产,围绕重点成矿区带和大型油气盆地,加强工作部署,西部地区新增一大批能源资源基地,中东部地区老基地资源基础进一步夯实,实现了一系列找矿重大突破,保障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能力显著提升。

我国能源矿产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稳定供应和结构调整事关国计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常规油气和铀矿勘查不断取得新发现,深层煤层气、超深水天然气等非常规油气实现重大突破,油气储采比稳步上升,铀矿资源量大幅增加,清洁能源自给能力显著提升。

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入快车道,在鄂尔多斯盆地探明3个千亿方级深层煤层气大气田,探明地质储量突破5000亿立方米,接近该地区以往煤层气探明总量的70%。发现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型气田,琼东南海域陵水36-1气田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1000亿立方米,标志我国在超深水超浅层气领域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分别为57亿吨、3.9万亿立方米、1.3万亿立方米、7000亿立方米,新发现富满、庆城等10个亿吨级油田,安岳、蓬莱等19个千亿方级气田。三门峡盆地实现油气调查新突破,获得日产17.13吨高产工业油流,对全国中小盆地油气勘探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铀矿资源量大幅增加,夯实了伊犁、鄂尔多斯等5个大型铀矿基地的资源基础,探获10个大型铀矿床。通过公益性地质调查和商业性矿产勘查衔接,实施油铀兼探,在甘肃泾川发现特大型铀矿,有望形成新的铀矿大型资源基地。

大宗矿产找矿增储

为制造强国奠定资源基础

我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同时也是第一大矿产资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大宗矿产是制造业的"粮食",我国铜、铝、铁等找矿取得重大突破,资源储量大幅增长。

铜矿:创新大陆碰撞型斑岩铜矿成矿理论,引领西藏铜矿取得系列找矿重大突破,仅西藏地区预测资源超亿吨,有望成为世界级铜资源基地。西藏巨龙新增资源量1978万吨,多龙新增资源量784万吨。黑龙江铜山铜矿深部新增资源量365万吨,矿山后备资源接续能力进一步增强。

铝土矿:贵州汪家寨矿区新探获全隐伏大型铝土矿资源量5300万吨,山西孝义新发现我国最大单体铝土矿,预计新增资源量1.08亿吨。同时,通过加大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共伴生镓资源量大幅增加,新增镓资源14.45万吨,资源优势进一步巩固。

铁矿:冀东、鞍本、西天山等地区取得一批重要找矿进展,鞍本地区新增资源量17亿吨。河北、山东、新疆等地新发现一批富铁矿,山东齐河-禹城地区已成为亿吨级富铁矿勘查开发基地,我国富铁矿找矿前景良好。

金矿:三山岛、多龙、北衙等24座矿山深边部共新增资源量1570吨。莱州西岭金矿累计查明资源量592吨,成为我国最大单体金矿床,胶东地区世界第三大金矿集区地位进一步巩固。近期,辽宁盖州大东沟地区发现低品位、超大型金矿,预估资源量超1000吨。

磷矿:云南镇雄县羊场-芒部地区新增资源量27.6亿吨,是亚洲迄今探明的最大规模隐伏单体富磷矿床,有望形成滇东北磷矿大型资源基地。

战略新兴产业矿产取得重大突破

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我国锂、锆铪、氦气、稀土等战略新兴产业矿产均取得大突破。

锂矿:我国锂资源类型多样,总量巨大,盐湖型、锂辉石型、锂云母型都有广泛分布。新发现西昆仑-松潘-甘孜世界级锂辉石型锂成矿带,预测资源潜力达3000万吨。在内蒙古、江西、湖南、四川、新疆、西藏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四川雅江木绒探获亚洲规模最大的伟晶岩型单体锂矿,青藏地区成为全球第三大盐湖型锂资源基地,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超千万吨。2024年,我国自产锂资源增幅超30%,成为平抑国际锂矿市场价格的"稳定器"。

锆铪:新探获锆英石资源量8.5万吨、铪资源超千吨,同时我国内蒙古、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还有巨大找矿潜力,为电子工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奠定重要资源基础。

氦气:主要用于半导体制造、航空航天、医疗、核工业等领域,"十四五"期间,我国氦气勘查开发实现从无到有的重大飞跃,大幅降低我国氦气外采率。全国新增探明地质储量40.7亿立方米,苏里格、涪陵、靖边、安岳、东胜和泸州等6个气田氦气探明地质储量均超过2亿立方米。

稀土矿:我国稀土资源在全球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山东省郗山矿区新增资源量102万吨。四川凉山州牦牛坪稀土矿预计新增496万吨,进一步夯实我国第二大稀土矿资源基础。云南省红河州南部发现超大规模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有望成为我国最大中重稀土矿。

同时,钨、钼、锑、萤石、石墨等我国优势矿种资源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资源优势进一步巩固。我国将和全球其他资源生产国一道,共同推动市场稳定与战略新兴产业的繁荣,满足世界需求。

综合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大量"非矿"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具有共伴生矿多、贫矿多、综合利用潜力大的特点,为落实全面节约资源国家战略,大力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和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综合利用率实现大幅提升,综合利用水平已达国际领先,钨、锡、钒、钛、镓、锗等近半数金属矿产来源于综合利用,有力保障了国内矿产资源供应。近期,自然资源部又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大选矿技术攻关力度,攻克了一系列共伴生、低品位、难选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并工程化应用。例如,首次突破低品位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盘活竹山-竹溪地区铌资源92.9万吨,创新超微细粒钛铁矿高效回收技术,盘活攀西地区钛资源8700万吨。

二是根据矿产资源采选冶新技术,组织开展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评价,点石成金,变废为宝,将一大批"呆矿"变"活矿"、小矿变大矿、一矿变多矿,大幅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如镍矿增加超300万吨,钴矿超150万吨,铼矿超2800吨,钾盐超1.6亿吨,有效应对外采率居高不下的风险。

三是推广应用300多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应用企业的平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均提升9个百分点,综合利用率提升15个百分点,矿业产值增加超过3700亿元。

四是发布了125种矿产的开发利用"三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标准,划定资源利用底线,引领和激励矿山企业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