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再起波澜,作为出演过《人在囧途》等诸多喜剧的知名导演徐峥,再次受到广大网友关注,不过这一次不是因为新电影的发布,而是一次实名举报。
论谁估计都想不到,徐峥导演会被北京798艺术区某知名画家刘泽实名举报,并且称其与音乐人张亚东联手,通过黑客技术长期骚扰其妻子王某。
从2023年初的网络跟踪到搬家监视,从手机银行账户异常到报警回执显示"诈骗"而非"骚扰",这起事件疑点重重。
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刘泽选择在此时曝光,究竟又有何目的?
事情的开端看似平常,刘泽的妻子王某在社交平台分享女儿练琴的日常视频,这本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活记录。
谁料到这些温馨的家庭片段,却引来了意想不到的关注。音乐人张亚东通过十多个匿名小号频繁在王某的评论区互动,这种异常的关注度很快引起了王某的警觉。
时间进入2023年,事态急转直下。徐峥开始用小号驻扎在王某的账号下,甚至要求所有粉丝都离开王某的社交账号。
这种霸道的行为让人难以理解,更让人震惊的是,刘泽声称徐峥从张亚东手中购买了王某的全部个人信息。
包括身份证信息、电话号码、手机ID密码、微信密码,甚至连手机相册共享权限都被获取。
2023年4月开始,骚扰行为升级。徐峥使用各种匿名电话对王某进行轰炸式骚扰,同时还通过各类APP推送消息。
王某更换新手机和新密码后,骚扰依然没有停止。6月和7月,当王某选择关机躲避时,徐峥竟然搬到了王某家对面,开始进行线下的监视和跟踪。
刘泽作为北京798艺术区某知名画家,面对妻子遭受的长期骚扰,选择了站出来实名举报。
他强调徐峥身为娱乐圈一线大咖,却做出非法买卖素人信息的行为,使用高科技手段对普通人进行骚扰,导致妻子身心受到严重摧残。
这起事件中最让人费解的是刘泽话语中两位公众人物的"动机"。张亚东作为知名音乐人,为何要充当"中间人"的角色。
徐峥作为成功的导演和演员,又为何要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去骚扰一个素人。如果爆料属实,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更是对个人隐私权的严重侵犯。
按理来说,作为作为公众人物的徐峥与张亚东,应当不会犯这种容易自毁前程的"低级错误"才对。
爆料发酵后,网友们的第一反应并非一边倒的谴责,而是对整个事件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没有实锤的爆料往往经不起推敲。
"当事人"在控诉中描述了大量细节,包括黑客技术获取隐私、手机银行账户被绑定等严重指控,但当网友要求拿出证据时,情况却变得扑朔迷离。
最关键的证据是那张报警回执,刘泽声称因为妻子被长期骚扰而报警,但仔细查看回执内容,上面写的案件性质却是"诈骗"而非"骚扰"。
这种明显的不一致让人不得不怀疑,是爆料人在描述时有所隐瞒,还是整个事件本身就存在其他隐情。
两种不同的案件性质在法律层面有着天壤之别,处理方式和严重程度也完全不同。
再看其他证据,刘泽并没有提供任何徐峥与王某的聊天记录截图,也没有被跟踪时的视频或监控画面。
在这个人人都有手机、处处都有监控的时代,如果真的被人长期跟踪监视,留下证据并不困难。特别是刘泽声称徐峥搬到了他们家对面进行监视,这种行为在小区里很容易被发现和记录。
关于技术入侵的指控更是疑点重重,刘泽称徐峥通过黑客手段获取了王某的所有密码和权限,甚至能够随意查看手机相册。
这种描述听起来像是电影情节,在现实中要想实现这样的技术入侵,需要极高的专业能力和设备支持。就为了骚扰一个素人,一个知名导演动用如此复杂的技术手段,这想想都不怎么现实。
更让人困惑的是时间线问题,按照刘泽的说法,骚扰从2023年初就开始了,持续了大半年之久。
如果情况真的如此严重,为何不在第一时间就采取法律行动,又为何偏偏要等到两年后的现在才选择网络曝光。
这种延迟的反应不符合常理,特别是刘泽还是一个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著名画家。如此多的疑点也不禁让人思考,徐峥过往的种种争议,是否因此成为了他被"做局"的根源。
提起徐峥,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那个光头的喜剧演员,从《春光灿烂猪八戒》到《人在囧途》系列,他给观众带来了无数欢笑。
但近年来,徐峥的名字更多地与各种争议联系在一起,仿佛从喜剧之王变成了娱乐圈的话题人物。
2015年的"会所游玩"事件让徐峥第一次陷入桃色新闻的漩涡,当时有网友爆料称徐峥与某女子关系暧昧,虽然事后双方都进行了澄清,但这件事还是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紧接着,徐峥与陶虹的婚姻状态也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陶虹在某次采访中提到的"开放式婚姻"言论,更是让外界对这对明星夫妻的关系产生了各种猜测。
除了感情生活的争议,徐峥的脾气问题也再次被媒体报道。可能是媒体多次偷拍的原因,对徐峥的生活与心理造成严重影响。
直到有一次媒体工作人员偷拍被发现时,忍无可忍的徐峥选择了出手,与偷拍的记者发生了肢体冲突。
虽然此事网上的评论褒贬不一,但随着这些负面新闻的累积,让徐峥的公众形象也难免受到了影响。
事业方面,徐峥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从《我不是药神》的巅峰到后续作品的平平,徐峥似乎失去了曾经的魔力。
《爱情神话》虽然口碑不错,但票房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作为导演的徐峥,面临着创作瓶颈和市场压力的双重挑战。
曾经的票房保证,如今却成了票房毒药,这种落差对任何一个创作者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
有意思的是,每当徐峥陷入争议时,他的处理方式都显得格外低调。不主动回应,不发声明,仿佛希望时间能够冲淡一切。
面对如此严重的指控,张亚东的反应也与徐峥出奇地一致,那便是沉默。在互联网时代,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无限放大,两位当事人选择不回应的态度本身就成了一种回应。
徐峥方面没有发布任何声明,也没有通过工作室或经纪公司进行澄清。张亚东同样保持缄默,仿佛这件事与他毫无关系。
这种沉默在娱乐圈并不罕见,有时候,过度解释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但在涉及违法犯罪的指控面前,沉默反而会给一些"有心人"曲解的空间。
毕竟在多数网友看来,若是指控不实,完全可以走法律途径反驳,来寻求法律的庇护。
而与两位公众人物相比,刘泽的态度则截然相反。在网络上高调发声,详细描述事件经过,甚至表示已经掌握"确凿证据"。
但当网友追问具体证据时,他拿出的只有那张案件性质不符的报警回执。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做法,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的真实目的。
有媒体尝试联系各方当事人,但都没有得到正面回应。徐峥的工作室电话无人接听,张亚东的经纪人表示"不清楚此事"。
就连指控的刘泽本人,在媒体初次爆料后也变得低调起来,不再接受采访。这种集体失声的状态,让整个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网友的反应则呈现两极分化,一部分人认为无风不起浪,徐峥过往的种种争议让这次的指控显得可信。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炒作,目的是为了博取关注或者进行敲诈。双方各执一词,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展开激烈辩论。
知晓些法律的网友指出,如果举报的"当事人"指控属实,徐峥和张亚东的行为已经构成违法犯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长期骚扰他人,这些都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但如果指控不实,举报的"当事人"也要承担诽谤的法律责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真相也终将大白。
随着事件的发酵,这些都是接下来需要关注的焦点。在真相浮出水面之前,任何定论都为时尚早。
这起事件也提醒着广大群众,在法治社会,任何人都享受着法律的保护。法律不会忽视任何一个真相,更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诬陷或侵害他人权利的人。
而当事件还没有实质证据,未能确凿之前,作为看客的我们应该保持沉默,不要过早自发的下定论,要相信法律一定会还原真相,会给公众与事件双方一个满意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