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吃饭的满族妇女们】清朝时依旧是男尊女卑的时代,但是满族妇女的地位确实要比汉族妇女高很多。仅以裹脚来说,汉族女子需要裹脚,而满族女子则不需要这样。这是一组反映百年前晚清满族女子的真实相貌,与清宫剧截然不同。

【满族已婚女子】老舍在自传体长篇小说《正红旗下》写道:"自从姑母搬到我家来,虽然各过各的日子,她可是以大姑子的名义支使我的母亲给她沏茶灌水,擦桌子扫地,名正言顺,心安理得。她的确应该心安理得,我也不便给她造谣:想想看,在那年月,一位大姑子而不欺负兄弟媳妇,还怎么算作大姑子呢? "

【满族已婚女子】满族女子外出通常都是穿着花盆底鞋(旗鞋)。传说,满族入关后,曾因为没有裹足,反而对汉族女子的"三寸金莲"羡慕不已,于是为了能够遮盖自己的一双大脚,便发明了花盆底鞋。

【满族妇女和她的女儿】满族女子发型很多,比如大盘头,大蓬头,架子头,老样子等,但是两把头的发型,才是满族妇女最常见的发型。

【满族妇女外出照】两把头是指把头发束在头顶,分成两络,在头顶上梳成一个横长式的发髻,再将后面的余发绾成一个燕尾式的扁髻,压在后脖领儿上。这样的发型有一个特点,发无意中限制了脖颈的随便扭动,让她们走起路来颇有隆重感。

【满族贵妇外出散步】满族上层妇女的发髻上,往往还戴有一顶形似扇形的冠,非常讲究,俗称旗头。

【满族妇女和汉族妇女发型展示】这张照片别用用意,拍照者让两名满族妇女和一名汉族妇女处于不同位置,进而拍下她们的发型区别。

【古城墙外一名满族妇女和她的儿子】除了发型外,满族女子对头饰也非常有讲究。乾隆曾说过:"旗妇一耳带三钳,原系满洲旧风,断不可已饰,联选包衣佐领之秀女,皆带一坠子,相沿至于一耳一钳,则竟非满洲矣,立即禁止。"

【即将出嫁的满族新娘,不得不说长的挺漂亮】北京旗人曾有一句俗语:"鸡不啼,狗不咬,十八岁的大姑娘满街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满族子女未出阁之前是可以在逛街的,而汉族女子则不可以。满族女子即便出嫁了,当她回娘家时地位也颇高。这与当时汉族女子"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观念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