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的死的前提是岳飞的死,所以假设岳云不早逝,这里就有个潜藏的条件,就是岳飞也不死。如果岳飞不被冤杀,那么他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壮志是否能实现呢?以岳飞的才智,这很有可能。而在岳飞收复河山的过程中,岳云将会起到多大作用呢?恐怕大家也能猜到。也就是说,如果岳飞不死,岳云也不可能早逝,那么南宋收复失地,甚至灭掉金国,统一中国,都是可能的。

(说历史的女人--第781期)在中国古代的王朝中,汉、唐、宋无疑是最优秀的,汉唐是在于它的强大,而宋朝虽不够强大,甚至被冠于"弱宋",但无疑是最繁荣的,不管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是被肯定的。此三朝之所以强大或者繁荣,在于它们人才济济,不仅拥有大量治国安邦的文人能臣,同时也拥有许多能征善战的武将。今天只论武将。

巧合的是,此三朝之中,分别有一位具有非凡天才的超一流猛将,都不幸死于23岁,他们即汉朝的霍去病,唐朝的罗士信和宋朝的岳云。关于他们的死,向来众说纷纭,扼腕叹息;其中有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是,此三位盖世猛将,若不早逝,是否能改变汉唐宋三朝的历史?有人说,若霍去病、罗士信不早逝,则汉唐的疆域会更加扩大,尤其是,若霍去病能活到中年,甚至可以控制汉武帝;而岳云若不早逝,则宋朝有可能统一中国,然而果真如此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封狼居胥:霍去病

霍去病无疑是大汉400年第一勇士。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他是西汉名将卫青的外甥,但其勇猛和功勋远在卫青之上。

霍去病战史可谓辉煌之极,他十七岁便追随大将军卫青出战,率领800骑兵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骑兵;他19岁时,又奉汉武帝之命两次率兵出击匈奴,歼敌4万余人,并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王子等120多人,战功卓著。

之后他继续北伐,其兵锋一直逼至瀚海(贝加尔湖一带)。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彻底击败,匈奴单于逃到漠北,使西汉北方长城一带得到了长久的安宁。此战为汉朝进击匈奴最远的一次,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史上,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最彻底最辉煌一战,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胜利。

然而就这样一位傲笑千古的战神,却在23岁时暴病而亡。他的死令后人感慨颇多,并且做出许多假设,假如他不早逝,完全可以改变汉朝的历史走向。果真如此吗?

首先做为一名武将,霍去病为西汉的疆域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他最后的"封狼居胥"的辉煌一战,其实并没有彻底歼灭匈奴,只是解决掉了匈奴左贤王等,把匈奴打到漠北,使漠南得到了平安。不过匈奴的隐患并未解除,不然就不会有20年后悲壮惨烈的李陵之败了。李陵做为名将李广的孙子,其骁勇和忠义自不必说,但其在公元前99年北击匈奴,战败被俘,却令人遗憾。当时他仅率5千步兵与8万匈奴兵会战于浚稽山,激战8天8夜,使苍天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确实荡气回肠,但还是没有善终。

不过他的这一打法,很冒险,他就用了一次。他死后,别人带兵大多不敢尝试,即便尝试了也很难成功(其实他的这一做法倒是后来的金兵和蒙古兵用过)。若他不早逝,他的天才发挥很可能彻底歼灭或者制服匈奴,那么就不会有后来李陵的事了,当然也不会有苏武牧羊19年的传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的时间只比李陵之败早一年)。

还有就是,霍去病不仅会打仗,他还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和优点,比如他的直言进谏的勇气,和慧眼识人的长处。他能冒死进谏汉武帝,这一点就很可贵。公元前117年,霍去病上疏请武帝封皇子刘闳、刘旦、刘胥三人为诸侯王,且建议诸侯王必须去封地居住而不能留在长安。这个建议是否正确,姑且不论,但这是很多重臣都不敢向自负的汉武帝提出的。事实上后来汉武帝还是按他的提议办了。

还有对于其舅舅卫青的影响。由于卫青的功劳巨大,使卫家在朝廷势力非常大,所以后来汉武帝还是想让霍去病来平衡一下的,因为汉武帝对霍去病非常欣赏和信赖;还有如果霍去病能活到中年,那么凭他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他的敢言敢干,是否会阻止后来对帝国产生灾难性影响的巫蛊之祸?还有,晚年的汉武帝十分昏聩,杀了不少功臣(特别是武将),以霍去病的性格,难道他不会阻止皇帝吗?这些都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他的早逝绝对是汉朝的巨大损失,否则汉朝不管是在疆域上,还是朝廷在政治的稳固上,都将会有更良性的发展,汉朝会更加强大。下面再看第二个死于23岁的猛将,唐初的罗士信。

二、舍我其谁:罗士信

如果单从武将本身的意义上来看,罗士信是不比霍去病差的。甚至由于演义的影响,在历史上的名将中,罗士信比霍去病名气更大。咱们这里只说正史。罗士信(约公元600―622年),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罗士信少年时就以勇猛著称,起初他在号称隋末第一名将张须陀麾下效力。

霍去病是17岁开始出征,罗士信更厉害,14便开始在战场上纵横了。613年,张须陀带兵讨伐在山东反隋的军阀王薄,当时还不满14岁的他请求从军征战。张须陀见其年龄尚幼,便取笑他连穿盔甲的力气都没有,还能打仗?罗士信表示不服,当即身披盔甲,悬挂箭壶,飞身上马。其动作之敏捷、斗志之昂扬,令张须陀及麾下众将士大声叫好,于是当场拍板,答应罗士信随军出战。他首次出战就有出彩的发挥。

一次张须陀率军在潍水与叛军交战,叛军刚刚列阵,心急的罗士信便驰马冲入敌阵,直如天神下凡,转瞬之间,他便挥枪唰唰唰连杀数人,并斩下一人首级,抛向空中;然后等人头从空中掉落之时,他又用长矛指天,砰的一声,稳稳接住,令对阵双方将士为之瞠目。接着他枪挑敌人首级在阵前巡走,如举一面胜利的旗帜,威风凛凛。敌人见状无不惊骇,纷纷而退。张须陀见状,战旗一挥,大军乘势掩杀过去,大破叛军。

罗士信在15岁时,张须陀率兵跟叛军卢明月作战,但两军对峙十余日后未果,张须陀军粮草将尽时,打算出奇兵袭击敌军。他问谁愿前往执行任务,众将都知此战惊险,无人答话。罗士信又站了出来,此战他与名将秦琼身先士卒,共同请战,冒险破敌,大获全胜。

后来,大唐在对外开疆扩土方面,也是经常发生战事,比如声势浩大的征讨突厥,征伐高句丽等,如果罗士信活着,当然也要出大力了。不过唐朝武将和军事统帅确实多,像李靖、李勣、秦琼、苏定方、尉迟恭、薛仁贵等等,要说真能改变历史走向的也必须是像李靖这种级别的了。而罗士信只能做为先锋出现,具体某一战会发挥很大作用,但很难影响整个战局的进程,所以他对历史的影响应该很有限。下面再说一下另一位死于23岁的猛将岳云。

三、铁血壮士:岳云

相比霍去病和罗士信,岳云所处的历史阶段比较特殊。霍去病处在汉朝的鼎盛时期,他的价值主要体现于保家卫国,也就是保卫大汉江山的胜利果实,以及壮大汉朝的力量;罗士信处于唐朝的开国阶段,他是为了唐朝的建立和统一而做出贡献;而岳云却处于南宋初年,或者两宋之间,他面对的大环境更加复杂,他肩负的重任似乎跟大一点。

岳云(1119-1142),字应祥,号会卿,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他是岳飞长子,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少年将军。相比霍去病的17岁开始从军,和罗士信的14岁上战场,岳云似乎更加猛悍,他12岁时就从军了,当时是被父亲岳飞编入部将张宪的队伍中。岳云从小是吃过不少苦的,因为岳飞常年在外征战,他从小与父母分离,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主要是在祖母教育下成长的。岳母刺字,励志岳飞;同样这位伟大的母亲也励志了孙子岳云。

岳云天生神力,不像演义上说的用锤,而是用一柄大锥子枪,可刺可砸,勇猛无敌。岳云在16岁时就独当一面了。1134年,他随父出征去收复被金国占领的随州、邓州等地。在这次战斗中,他手持铁枪,冲锋在前,勇不可挡,第一个登上久攻不克的随州城。之后作战,他次次担任先锋,作战十分拼命。

另外还有同年的许昌大战,当时金兀术率10万大军攻打许昌,而岳家军守军只有3万人。岳飞对岳云下了死命令,必须拿下这场硬仗,否则斩首。当时的岳云可是真拼了,他身先士卒,率军在金军阵中来回冲杀数十次,杀得人成血人,马为血马。最后一举击溃金军,诛杀金兀术女婿夏金乌,还生擒金军大小首领78人,杀死敌人及缴获军器等不计其数。

综上所述,三位死于23岁的的猛将,若不早逝,都有改变历史的可能性。只是霍去病改变的可能性最大,罗士信最小,岳云更具不确定性。不过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不管是霍去病还是罗士信还是岳云,他们的英年早逝都是一种悲剧,都是国家和民族的巨大损失。他们的功勋,他们的英名当为后世永远记取。(文/一米暖阳)

参考资料:《汉书》《唐书》《宋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