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吴国的鄱阳太守周鲂接到主公孙权的军令,要求他暗中寻找现在隐居在山里,以前是颇有名望的头目并且为曹魏知晓的人,让他们前去欺骗挑唆曹休。周鲂领会了孙权的意图,但是一琢磨这个方案啊,觉得有点不妥,就给孙权回了封信。

在信中,周鲂对孙权说:"如今北方有流窜的贼寇,顽固的据守黄河洛水,长期抵抗大军前往讨伐,就这么擅自盘踞北方国土,为臣想不出好办法来对付他们,上不能光大我国的教化, 下不能在攻伐上取得丝毫的进展,因此时常忧心忡忡,夜不能寐。臣承蒙圣恩,然而却寸功未立,愧对自己所担任的职位。主公令臣将曹休老贼诱骗出来,只可惜未能如愿。令为臣在本郡地方内寻找山林中为曹贼所熟知的头目,让他们与北方联络,来引诱曹休。对于这个策略我仔细思虑后,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引诱曹休是个不错的策略,忧的是这样的人物不容易很快找到,就算是找到了,只怕也不可信,倒不如让臣亲自诱骗曹休,这样能更为妥当地实现计划。这是臣长年以来一直的夙愿,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一定会尽心竭力。臣绞尽脑汁写了一封诱骗曹休的信,附在我的这封表章里。如今我主圣明,意在一定把曹休引入我们设置的圈套,我们神圣的谋划自得神助,曹休一定会中计自己送上门来的。"

其实周鲂的信很长,我大概总结归纳了一半的内容,剩下一半大概就是谦虚谨慎小心翼翼地夸孙权英明,再自谦自己无能之类的,我就不冗述了。(这个周鲂写信这个罗嗦,也够让人头疼的,不知道孙权看他的奏章会不会觉得烦躁)

孙权看了这封信和周鲂诱骗曹休的信,觉得靠谱,批准周鲂按计划实施。

于是周鲂便派自己的亲信者送书信给曹休来招诱曹休,上面一共写了七条,讲述自己受到孙权的责难,害怕被杀,打算以鄱阳郡归降北方,请求曹魏派兵前来接应。曹休也不是傻子,接到书信以后心存疑惑,就派探子前去打探。于是孙权和周鲂便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开始做戏。

先是孙权不断的派尚书郎到周鲂到处找茬,调查追究各种事,周鲂装作诚惶诚恐的样子,还因此来到鄱阳郡郡城(皖城)的城门之下,剪下头发谢罪。在两汉三国那个时期,不像咱们现在,没事就理个发,换个发型,头发想怎么打理怎么剪都随自己心意。那时候的讲究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和胡须都是不能随便剪的,甚至认为剪发如同砍头,尤其还是在城门这个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那基本可以相当于砍头示众了。所以说周鲂为了演戏诱骗曹休,也可以说是完全豁出去了。

曹休听探子说周鲂居然在城门前把头发都剪了,于是便信以为真,当即给周鲂回信约好接应的时间和地点,然后率领步骑兵十万人向皖城进发前去接应周鲂。魏明帝为了防止其中有诈,又命司马懿向江陵方向、贾逵向东关方向,三路大军同时进发,与曹休相策应。

有人可能奇怪,讲陆逊怎么讲了这么多周鲂?因为周鲂这事儿搞得太大了,曹真居然带了十万人来,比刘备东征的规模还要大得多,而且还有司马懿和贾逵同步策应。孙权一看这么大阵仗,有点慌,感觉这是捅了马蜂窝了,赶忙亲自率大军前往皖城抵御。

八月,孙权率军到达了皖城。要说孙权比刘备强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从在合肥和逍遥津被张辽以少胜多杀得大败之后,孙权对自己的统军指挥作战的能力心里就有数了。因此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孙权果断再次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赐予陆逊黄色的帅旗,而且手执马鞭接见了他。

同时又任命朱桓、全琮分别担任左、右督,和陆逊一起,每人各领三万人准备迎击曹休。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局面,曹休的探子也不是吃素的,早就把消息传递给了曹休,曹休也知道自己受骗了。不过呢,曹休觉得自己的脸上有点挂不住,羞于被骗,加上了解到吴军是九万人左右,而自己的兵马是十万,还有司马懿和贾逵协助,兵力超过吴军,便挂了倒劲,要依仗自己的人多,跟吴军硬杠!

面对曹休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朱桓对孙权建议说:"曹休是因为是皇亲国戚的缘故而被任用,并不是有勇有谋的名将。敌人虽然兵马众多,但是主帅没有什么真本事,今如交战必败无疑,败后必逃,到时肯定经由"夹石"、"挂车"两个地方逃走。这两条道路都很险要狭隘,如若能让一万士兵用柴木截断道路,那么可把他的部众全部俘虏,甚至可以生擒曹休。请求用我的部队前往截断他们的退路,若蒙上天神威,使得曹休自动投降,我们就可乘胜长驱直入,进而攻取寿春,割据准南,划分许昌、洛阳,这是万世难逢的良机,切不可失!"这番话把孙权说得两眼放光,差点晕菜,好在孙权j清醒了一下自己的头脑,转头询问陆逊是否可行,陆逊认为虽然有把握战胜曹休,但是曹魏还有其他两路兵马与其策应,此计不可行。孙权虽然觉得十分可惜,但是还是选择信任陆逊,于是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大战在即,曹魏方也在密切关注着形势的发展,和双方的排兵布阵情况。尚书蒋济上书说:"曹休深入敌方境内,与孙权的精锐部队对垒,而东吴朱然等在长江上游,正处于曹休的背后,我看不出形势对我军有什么有利之处,最好立刻让另外两路大军前去支援。"

魏明帝急忙下诏令司马懿停止进军,转向曹休方向,并让离得近的贾逵改为东进前去与曹休合兵一处。琅邪太守孙礼也劝谏曹休不要孤军深入,毕竟东吴这次也有九万大军,曹休本军所占的兵力优势并不大,应该耐心等待与贾逵汇合。但是由于曹休和贾逵的关系处得不太好,要是前来汇合的是别人还好,一说要等贾逵率军前来,曹休立刻十分反感,再加上立功心切,因此没有听从。

与此同时,前将军满宠上书说:"曹休虽然明智果断但缺乏实战经验,这次他的行军路线背靠湖泊,傍依长江,容易进军,却难以退却,这是战争中容易遭受袭击的地形。如果大军进入到无法占据地形优势的地方,应该严加戒备。"

然而满宠的表章还未得到答复,曹休已经行军到了石亭,而石亭正是陆逊所选定的阻击曹休的战场!在那里陆逊率领着中军和朱桓、全琮的左右两翼共约九万人早已经等待曹休多时了。眼看曹休大军开到,陆逊令全军偃旗息鼓。等到夜幕降临,曹休军扎营休息后,时至半夜,陆逊一声号令发起夜袭,东吴方是擂起战鼓,九万东吴官兵如同下山的猛虎一般,排山倒海的冲向曹休军。

曹休军正处于行军后的休息状态,眼见东吴大军骤然出现发起夜袭,惊慌失措,赶忙列阵迎敌,然而阵型还没来得及布好,东吴军已经杀到眼前了。只见东吴大军一个冲锋,就冲入了魏军营寨当中,仓惶迎战的魏军由于准备不足,与东吴军短兵相接,这么打仗,那能打得过才怪。曹休见营寨被冲垮,魏军陷入不利,无法稳住阵脚,慌忙鸣金率军撤退。

这一撤退,战局就和刘备东征时撤退一样了,曹魏全军簇拥着曹休就像没头的苍蝇一般,沿着来的路途是没命的逃跑。然而就像满宠的表章所讲述的那样,曹休的行军路线背靠湖泊、旁依大江,在退却时不利于行军,导致曹休撤军十分缓慢。

后面的东吴军是紧追不舍,由于没有能压住阵脚的将领控制局面,魏军根本无心应战,结果被斩杀万余人,丢弃军械车马无数。曹休率军突围至夹石,发现这里的道路竟然被截断了!

原来虽然孙权听取了陆逊的意见,没有分兵在此处进行阻击,但是孙权多少还是有点不甘心,因此暗自按照朱桓所说的,派了一支小分队将此处的退路以木柴堆积来阻断。曹军士卒眼见前无退路、后有追兵,惶恐之下丢下兵器、盔甲和辎重四散奔逃,有不少人还选择了投降,此时曹休的人马几乎已经溃不成军,眼看就要全军覆没,战败被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