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刘邦只比秦始皇少三岁,他出生的那年,正值东周灭亡。
刘邦于公元前209年创业,这一年他47岁;七年后,他在山东定陶汜水(今山东曹县北)之阳举行登基大典,这时他已经54岁高龄。
那么,作为刘邦的亲生父亲,刘太公有多大了呢?
以秦汉时期男子平均结婚年龄16岁计算,刘太公也已经71岁。不过,刘邦不是刘太公的长子,他在家中排行老四,上面有两个哥哥刘伯、刘仲,还有个姐姐宣夫人,所以刘太公生刘邦时,应该不止17岁。
有学者推算,刘太公出生于周赧王31年(公元前282年),比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还大一岁;生刘邦时,已经23岁,那么,刘邦称帝时,刘太公已是77岁高龄的老人。
古人的平均寿命远低于今人,古代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说,何况77岁?放在今天,七十七岁也算得上高龄。
77岁的刘太公还有纳妾的必要吗?
不过,在《汉书·高帝本纪》中,却有一段这样引人遐想的记载:
十年,夏五月,太上皇后崩。秋七月癸卯,太上皇崩,葬万年。
太上皇是指刘太公,刘邦称帝后,将父亲尊为太上皇。太上皇这一尊称是秦始皇发明,目的是为了追尊其父庄襄王,但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尊在世的父亲为太上皇的皇帝,也是唯一一个尊农民父亲为太上皇的皇帝。
太上皇后又指的谁呢?有人肯定以为,是指刘邦的母亲刘媪!
不对!刘媪应该在刘邦称帝前就已去世,所以刘邦称帝后,才追尊刘媪为"昭灵夫人"(只有尊已经去世的人才用"追"),后改尊为"昭灵后"。
那么,这位太上皇后是谁?
据《史记》记载,刘邦还有一个弟弟名叫刘交,刘交是刘邦的异母弟,可见刘太公除了刘媪外,还有一个老婆。这位太上皇后很可能就是刘太公的另一个老婆--刘交的母亲。
而且,刘交的母亲还很可能是刘太公的正妻,换言之,刘邦的母亲刘媪可能只是刘太公的妾。因为古代妾的地位非常低,甚至与奴婢的地位相差无几,妾扶正的概率非常小,如果刘交的母亲是刘太公的妾,刘邦不太可能尊为她太上皇后。关键还在于,如果刘媪是刘太公的正妻,刘邦为何仅尊自己的生母为"昭灵夫人",却反而尊刘交的母亲为太上皇后?
回到前文,刘邦称帝后,刘太公纳妾的可能性非常不大,但刘邦让一些年轻漂亮的女孩照顾刘太公的生活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但显然,这些女性并未给太公生孩子,否则,史书上必然有记载,毕竟太公的儿子是高祖爷刘邦的兄弟!
其实,刘邦还算个比较孝顺的儿子。当年刘太公被项羽生擒,项羽威胁要烹杀刘太公,刘邦竟"厚颜无耻"地表示:杀了咱爹,分我一杯羹,很多人因此认为刘邦不孝,其实,这不过是刘邦无可奈何下的一个计谋。
试想,如果刘邦不这样说,还能怎么办?难道向项羽投降?向项羽投降,就一定能换得父亲一条生路吗?刘邦只能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让项羽认为刘太公没有利用价值,才能救太公一命。
刘邦称帝后,史无前例地尊太公为太上皇;听说太公在长安住得不开心,思念家乡的生活,因此仿照家乡丰邑,在长安修筑了一座新城,取名"新丰",并把太公当年的好友接到新丰,陪太公游玩,可见刘邦对太公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