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艰难的努力,"蓝白合"关系几乎出现了破裂,如今韩国瑜决定重新回来,并准备担负起重任,柯文哲则在夜间与郭台铭进行会晤。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于本周正式进入登记阶段,赖清德和萧美琴已经被确定为民进党方面的"双独组合"参选人,而国民党和民众党在关键时刻遇到了"蓝白整合"结果未能顺利达成一致,这是因为双方对全民调数据的差异产生了分歧。

"蓝白协商"(从左到右依次为朱、侯、马、柯)

按照第二次"蓝白政党协商"的约定,国民党和民众党应当提供相应的民调数据和内参数据,并在上周六由马英九方面公布结果。然而,目前已经过去两天,三方尚未就此达成一致。根据国民党提供的民调数据,侯友宜领先柯文哲6:0,但民众党的结论则是3:3的平局。此外,国民党认为误差在6%以内算作有效,而民众党则要求误差在3%以内。因此,双方的意见相去甚远。更引起人们担忧的是,在"蓝白合"进展不顺的当口,柯文哲却在公布民调结果的前一天表示,将以民众党候选人的身份继续参选。这释放出了"蓝白合"可能破裂的信号。这表明柯文哲方面已经认识到,即使进行全民调也比不过侯友宜,因此他们打算利用最后的机会向国民党施压,迫使国民党作出进一步的让步。

2024年,柯文哲是民众党的候选人。他在与侯友宜进行的讨价还价中,显示出一定的灵活性。对此,侯友宜表示会尊重柯文哲的决定,并强调国民党将积极与民众党进行协商,展现出最大的诚意和耐心。双方希望能够实现"蓝白合",共同下架民进党政权。当然,国民党作为更强大的一方,也不会容忍柯文哲得寸进尺。因此,国民党设立了一个"最后期限",要求民众党在本周三前最终给出回复,否则将各自行动。此次对决中,国民党已经取得优势,在"蓝白合"即将实现之际,柯文哲率先宣布"跳车",这一行动不仅失去了他自身的价值,也损害了团队的士气。相反,国民党站在广泛民意一边,要求民众党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民众党坚持单独进行选举,可能会辜负民众的期望,并失去相当数量的支持。

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参选人侯友宜和柯文哲显然清楚局势的复杂性。为了保留与国民党的谈判可能性,侯友宜和柯文哲没有正式宣布破局,而是选择了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同时,柯文哲希望在"蓝白合作"的基础上争取更多政党的支持。他打算运用民调数据来获取更多支持,因此特意和郭台铭会面,表示希望请教统计学知识,以利用郭台铭的专业知识解决民调误差,为与国民党的谈判争取更多优势。此外,柯文哲拜会郭台铭还有另一个目的,即保留"侯配柯"破局之后尚有"柯配郭"这个选项可供选择。之前两人本已走得很近,如果这次柯文哲对国民党提供的民调结果表示异议,有可能与郭台铭联手参选。

郭台铭

郭台铭之前可能是局外人,但现在他可能变得非常受欢迎。如果国民党和民众党无法合作,他们将竭尽全力争取郭台铭的支持,以增加自己胜选的机会。柯文哲在这一点上显然已经抢得先机。当然,国民党也有好消息,比如韩国瑜复出,并将领衔参选不分区"立委",他显得准备充分、有能力引领大家。台北市"立委"参选人张斯纲对此对韩国瑜表示赞赏,称他愿意担任"火车头"的角色,对整体选情十分有帮助。考虑到每个选区只能选出一名"立委",可能会出现代表性不足的情况,所以需要通过党内直接分配名额的不分区"立委"来补充。

韩国瑜

韩国瑜是许多国民党人士心目中的理想人选,他既具备才能又有声望,领导蓝营参与不分区立法委员竞选有助于凝聚蓝营的基本支持。许多媒体也看好韩国瑜未来有望成为立法院长,这样即使出现最糟糕的情况,蓝白合作破裂,野党难以敌过民进党,国民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民进党起到制衡作用。其次,韩国瑜参选不分区立法委员也展现了国民党推动蓝白合作的诚意。凭借韩国瑜的声望,他完全可以与侯友宜单独参选,但国民党选择了不同的方式。一方面是为了稳定党内选民支持,另一方面也释放出"侯配柯"高于"侯配韩"的信号,促使柯文哲重返谈判桌,在最后时刻形成最有胜算的组合。

尽管国民党已经夺回了台北101大楼的主导地位,但是决定"蓝白合作"形势的关键在于柯文哲的思考。他的决定将决定是否能够达成大众所期待的共识,但这个结果依然是未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