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两大经济体再次坐到谈判桌前,格局早已悄然改变,中美为经贸一事进行了视频会议,达成共识要进一步磋商。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中方在同意谈判的同时,也给出了明确的忠告:希望美方珍惜经贸会谈成果,立即纠正错误做法。

双方的经贸矛盾
美方日前声称,作为对稀土限制的反制,美方将不得不对中国进口商品再加征100%的关税。
在福克斯商业频道17日发布的一段采访视频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被问及如此高的关税是否可持续,以及这将如何影响美国经济时,他回答说:"这不可持续,目前就是这个数字。"
美方的态度摇摆不定,但中国的态度却一贯明确,中国是愿意谈判的,但具体该怎么做必须谈了才知道。
与此同时,英国剑桥大学知名学者马丁·雅克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不再像当年那样依赖美国市场,对于中国来说,美国市场不再重要了。"
分析表明,美国对中国商品的依赖程度,实际上是中国对美国依赖的三倍。
贸易磋商要谈什么?
特朗普公开表示,美方列出了三个领域,要求重点进行谈判。
首先就是稀土领域,中国加强了对稀土的管制,这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中国9月份稀土磁铁出口量与8月份相比下降6.1%,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增长势头。

但美国却对此表示强烈不满,特朗普认为如果中国一定要加强管制,美方就要加征关税作为回应。
第二就是大豆贸易方面,中美之间的博弈尤为明显,自打关税战发生以来,中国就一直在努力减少从美国进口大豆,尤其是从九月以来,中国一粒大豆都没从美国买,而是转去买巴西和阿根廷的了。
如今美国豆农正在为大豆销路发愁,特朗普认为中美必须磋商解决这个问题,要求中国不能不买美国大豆。

面对这一局面,市场分析认为中国可能采取"有限妥协"的策略,当然,前提是双方谈的很好,北京德润林分析显示,中国可能自12月起部分恢复进口美国大豆,以便在稳定双边关系的同时,确保国内大豆供应充足。
芬太尼问题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与前两项不同的是,美方不是要求增加销量,而是相反,中国不能向美国大量销售这种药品。
芬太尼是一种麻醉药品,美国民间会大量购买,然后将其掺进各种毒品里使用,但在中国,它就只是一种药物。
为何同样一种东西,在华就是治病救人的药,在美就是害人的毒品呢,这难道不值得美方警惕并改正吗?

关税对双方的影响
今年所有新增关税将导致美国(GDP)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在明年下降0.4个百分点。长期来看,美国经济将持续萎缩0.4%,相当于从加征开始每年后每年减少1250亿美元。
目前,不少贸易因为关税问题,不得不打破常规走向了新的方向,比如加拿大从墨西哥进口的汽车数量,已经超过从美国进口的汽车数量,而中国则从南美国家而非美国农民手中购买大豆。
大豆作为中美贸易的传统大宗商品,在此次贸易博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贸易角度看,中国已连续三个月显著减少美国大豆采购,9月甚至实现"零进口",中国转而向巴西大量购买大豆。

然而,当前巴西陈豆供应趋于耗尽,而巴西新豆要到明年2月后才大量上市,11月至明年1月之间存在阶段性供应缺口。
经纪商斯通艾克斯(StoneX)估计,在明年巴西新豆上市前,中国仍需采购多达1000万吨大豆。也有分析人士估计这一数字位于800万到900万吨之间。如果中国持续排除美豆来源,可能面临两至三个月的榨油原料紧张。
从谈判策略看,中国以往也多次在贸易关系紧张期间通过农产品采购避免冲突升级。分析认为,中国有可能在月底中美领导人峰会后开始适度采购美国大豆,采购量可能在300万至500万吨之间,时间窗口锁定12月至明年1月。

半导体产业成为双方争夺的另一个焦点。根据行业报告,中美两国政府都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的补贴来构建本土半导体生态系统。
湘财证券的分析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集成电路出口保持强劲增长,成为近期中国出口的重要拉动力量,分析认为,这一方面是中国近年在集成电路领域进行的大量投资的成效开始显现;另一方面,中国在今年与美国的贸易冲突中,充分发挥了稀土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稀土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短期将进一步推升与稀土相关产品的出口,利好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集成电路等领域。这也体现了中国在关键资源领域的规则塑造能力。

国际对此的反应
中美贸易摩擦的波动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国际社会对双方同意举行新一轮磋商表示欢迎。
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认为:"人们仍感到焦虑,因为世界经济的表现低于我们需要的水平,而且不确定性的阴云仍然笼罩着我们,而这种不确定性现在已经成为新常态。"
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伊维拉已与中美两国官员进行了沟通,敦促双方加强对话。她警告说,全球两大经济体的"脱钩"可能在长期内使全球经济产出减少7%。
今年5月,中美在日内瓦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当时,专家普遍认为,无论分歧多大,接触和对话始终是寻求解决问题的起点,谁料那次之后双方经贸仍然遇冷。

如今,中美再次回到谈判桌前,但形势已有所不同。随着中国经济内生动力的增强和对美国市场依赖的降低,中方在谈判中的底气明显提升。
中美同意举行新一轮经贸磋商,标志着两国选择了通过对话而非对抗来解决分歧。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国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美国市场,这一根本性变化重新定义了谈判的基础。
从大豆进口的多元化到稀土资源的管控,从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到全球贸易伙伴关系的重塑,中国在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时展现出更加从容的姿态。正如马丁·雅克所分析的那样,中国的优势在于长期主义思维,而美国则被短期利益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