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今年下半年开始,内娱有两位男演员,处境有些尴尬。
第一位是雷佳音。
过去这两年,雷佳音参演了众多电影、电视剧,个个都是热门巨制。
有《满江红》《第二十条》《坚如磐石》《热辣滚烫》这样的人气大片,也有《长安的荔枝》这样的热剧。
到了今年夏天的《酱园弄·悬案》,部分网友的情绪开始集中爆发。
他们吐槽"怎么哪哪都有雷佳音"、"不想看见雷佳音了"。
相似的问题,张译也遇到了。
不过他在领取华表奖影帝时,宣布"会暂时停一停,回归生活,充实自己"。
雷佳音就没那么容易踩刹车了。
未来一年里,雷佳音还会有《抓特务》《酱园弄(下)》《刺杀小说家2》《惊蛰无声》《敦煌英雄》等多部重量级电影待映。
迎接雷佳音的,是火爆还是风暴,只有时间知晓。
相比雷佳音,另一位男演员的尴尬,又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处境。
他就是吴京。
自从《流浪地球2》上映后,吴京这两年里,几乎没有再主演大片。
接受央视采访时,他也是极为谦逊:票房高不代表水平就高。
但即使如此"低调",还是没挡住网上突然掀起的"讨伐"。
特别是近一段时间,短视频平台、网络社区里,他过往的一些不是那么光辉的言论或行为足迹,开始集中出现。
比如有人剪了一条《战狼2》上映前后,吴京接受采访的视频。
视频中,吴京谈及拍摄难点,情绪高昂,面露神秘微笑:
"枪炮是不长眼的,黑哥们的语言是不通的。"
这条视频被配上标题:拍了两部戏就跟参加完二战回来一样。
也有网友在评论区引用吴京旧事评论:酒驾是要进去的。
仍然是"酒驾"这件事。
前几年大部分网友还帮着吴京说话,说他是被人"摆了一道"。
这段时间,这种论调也开始被怼,反问是不是有人拿枪逼着他开车。
同样还有《战狼2》里,外国反派演员3年前谈及的角色台词问题。
英文原句是"你这样的人不可能成为我这样的人",中文字幕则是"这个世界只有强者和弱者,劣等民族属于弱者"。
这条3年前的采访,如今突然也开始重新出现在了国内网络上。
评论区的观点,最终指向一条:不喜欢吴京≠不爱国。
原本这些都还只是网络上虚无缥缈的情绪宣泄。
直到不久前,突然蹿出的一条热搜,让这种情绪似乎找到了实体--
#吴京出品电影上映6天票房仅26.7万#
这部电影名为《再见,坏蛋》,陈明昊主演,吴京参与了投资,还客串了一把。
他还在个人主页发布物料,参与了电影的宣传。
但哪怕吴京撑场,这部影片还是没泛起一点水花。
上映首日排片只有0.2%,之后几天更是惨淡,观影人次只能以百计算。
最终片方宣布撤档,感叹"寻常日子遇到无常",以一种强行"体面"的方式退出了赛场。
票房好坏倒是次要的。
谁也没想到,一部小片竟然引发了一场针对内娱当下最具号召力影星的舆论风暴。
就连吴京发文庆祝"九三阅兵",评论区也聚集了各种玩梗的网友。
还有一些人贴上了圈出后视镜的坦克图片,并附上文字:坦克是有后视镜的。
持续发酵了一个下午后,吴京又被推上了热搜榜第一(18:40登顶)。
似乎只要吴京露头,瞬间就会将他淹没。
01、
《流浪地球2》大赚一笔后,吴京这两年的事业,落差不小
《流浪地球》前两部上映后,网友都会热衷于算一笔账--
吴京能从中赚多少钱?
拍第一部时,吴京是中途带资进组,媒体预估赚1.6亿。
拍第二部有片酬+投资,最终收入应该也不在少数。
但这也没啥好议论的,吴京敢赌,并且最后赌赢了,那就是他的本事。
《流浪地球2》之后,吴京没有继续高歌猛进,反而选择了另一条路。
一方面,他自己极少接拍新片。
《战狼》《长津湖》《流浪地球》系列后,他几乎成了主旋律的"特型演员"。
即使演了《巨齿鲨2:深渊》这类好莱坞特效片,他似乎也带着另一重"身份"。
他现场也不停向国外技术人员请教,对着镜头表示"以后我们拍时能用上"。
再看这两年他主演的国产电影,只有《流浪地球3》和《镖人》。
都是观众高认可度、强期待性的类型。
另一方面,已经跻身资本的他,也开始进一步布局影视投资。
胡歌主演的《走走停停》,历史歌舞片《只此青绿》,吴磊、蒋勤勤主演的《草木人间》,还有《再见,李可乐》。
这些电影大多数票房在5000万-2亿,本身也属于小成本电影。
能看出来,吴京自己拍电影,基本上都是大制作。
但当老板投资,则相对谨慎,很看重题材的稀缺性和爆火潜质,主要思路还是"以小博大"。
不过这次位居风暴眼的这部《再见,坏蛋》,或许只是"朋友人情局"。
因为影片内外的方方面面,实在难以拿出手。
吴京也很清醒,影片的演员名单里以及海报预告里,都没有出现他的身影。
只是谁也没料到,影片票房惨败后,吴京还是被"深度捆绑"了。
6天票房26万的热搜背后,你似乎能感觉到一种"言外之意"--
看吧,"战狼"不只是被网友厌烦,他的审美和电影也要被市场淘汰了。
很多网红也开始蹭热度。
比如张全蛋发了条《我与吴京的一次愉快对话》,将吴京的黑梗都剪了进去。
言语之间,宛有一种"痛打落水狗"的快感。
网络风暴之外,吴京本身的演艺事业,也遇到了一点"危机"。
他投资并主演的《镖人》,原本在去年11月底就已经杀青。
偏偏女演员那尔那茜在今年被曝出"定向委培"事件,引发娱乐圈动荡。
她的戏份面临换人重拍,但网友是否还愿意再买账,不好说。
02、
过去10年里,谁把吴京捧上了"高位"?
近期嘲讽吴京的评论里,有一条反复出现:
"吴京干过的,成龙、李连杰早就干过。"
意指言过其实,只是"战狼"会营销。
那过去这10年,吴京为什么会突然爆火?
仔细观看,这10年里国内国外大致出现了三个局势变化节点。
第一个节点:2017年国内掀起的多股情绪浪潮
回到2017年,《战狼2》轰下57亿票房,此后持续占据中国影史冠军宝座长达4年。
当时《战狼2》能成功,一方面在于吴京对于"军事动作"这一电影类型的开发。
标准的好莱坞式动作大片,极致的个人英雄主义,某种意义上,开创了国产片的先河。
更重要的一方面,《战狼2》的爆火,有其特定的历史契机。
2017年,正值南海仲裁案、建军90周年、国产航母下水等关键事件节点。
观众爱国热情高涨,其"虽远必诛"的叙事,完美契合时代心理。
国家强大了,民族空前自信,白热化了,冒烟了,不能不燃烧了。
这时候一部《战狼2》出现,就成了人们表达爱国情绪的窗口。
尤其这部电影讲的还是中国军人在海外援救同胞、彰显民族尊严的故事。
电影中迎风手撑的国旗、电影末尾金字耀眼的护照,更是让观众热血沸腾。
半年后上映的《红海行动》,同样也是这个道理。
《战狼2》后,吴京正式上位,成了国产电影中的一个色彩鲜明的"硬汉符号"。
第二个节点:2020年,中美关系进入新局势
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日益强大,傲慢的美国人,又开始塑造"假想敌"。
面对多种不同形式的围堵,咱们迅速做出回应。
"抗美援朝"题材,也开始在影视圈正式解禁。
连续推出的《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吴京都成了男一号的不二人选。
有动作底子,硬汉风格,观众也买账,除了他之外,你确实想不到其他人。
而且两部战争片的风格,都是大开大合,浓墨重彩,丝毫不给美国人面子。
先辈精神光辉闪耀,两部电影也给那几年中美局势下的国内民众,更为具象的信心鼓舞。
对于吴京个人来说,他又一次赶上了时代机遇,也抓住了机遇。
那几年,吴京几乎就是中国电影的唯一门面。
第三个节点:2022年后,中国军事科技硬实力迎来"国运级别"发展
严格来说,《流浪地球》第一部虽然票房不错,但整体影片体现的电影工业水准一般。
但到了《流浪地球2》时,太空电梯、无人机大战等特效镜头,都让人叹为观止。
国产科幻片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能与好莱坞工业掰手腕。
巧妙的是,科幻片的突破创新,恰好又与那几年中国军事科技方面的无形契合。
国产大飞机C919正式交付,无人机发展领先全球,军事领域多项黑科技接连曝出。
电影情节也不再含蓄:拯救地球的,也可以是中国人。
《流浪地球2》的成功,观众情绪的推动,又稳固了他在电影领域的地位。
总结下来就能发现,在吴京主演的这几部主旋律电影中,国民情绪也陆续完成了集体释放。
更直白一点,吴京的巨星成长线,本质上体现的是一条中国国力增长线。
所以他能连着火这么多年,拍一部爆一部,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03、
吴京,终回不去了
在这场突然卷起的舆论风暴中,吴京截至目前还没有回应过一句话。
他自己应该也很懵,为什么之前零零碎碎的一些声音,这次会变得这么猛烈?
而在这次事件中,他其实什么都没做,只是投资了一部小成本电影。
口碑逆转的背后,我们也能觉察到一些深层原因。
咱们可以理解成"东风反噬"。
中国这两年的发展、国际地位,又到了新层级。
硬实力的支撑下,再出席英国女王葬礼,已经可以与美国同享专车待遇,打关税战也敢硬碰硬。
这时候人们回过头,猛然发现,中国强盛是必然的。
再回味吴京那几部主旋律电影,看到连搭那么多次东风,一些网友就会感觉心里不是滋味。
而片中的一些强行放大爱国情绪、夹带私货的段落,也会被一个个拎出来挑刺。
当然,国家更强盛了,国民情绪会爆发得更热烈。
不信你看今年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已经取代前几年的吴京,狂轰154亿票房。
至于吴京未来在影视圈的发展,皮哥略感悲观。
51岁的吴京,也许终回不去了。
他很难再回到之前具备顶级票房号召力的"门面"状态。
这倒不是因为他是否真的做错了什么,而是互联网生态决定的。
即使到现在,还是有不少网友支持吴京,理解吴京,在网络上为他battle。
但国内网民的基数太过庞大。
哪怕只有10%,也是数千万人的差评,足以掀起一场大规模的舆论风暴。
吴京过去10年里,是故意搭主旋律快车,还只是无意间恰好赶上了,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有一点皮哥相信,吴京应该是一个对祖国足够赤诚的人。
汶川地震后,自己跑到前方参与救灾,一起扛物资,一起睡草地。
演军事题材前,先到南京军区特种部队体验生活数月,为了在塑造时不给军人形象抹黑。
一个明星,能做到这样,也挺不错了。
这起风波最终会如何落下帷幕,也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