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刚服役,四川舰就出海试航,速度很快。有人直接称它为"第四艘航母",虽然听起来很顺口,但并不准确。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把海战的新方法整合到同一个平台上。
四川舰为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保留了专业坞舱,可以实现海陆投送一体化,而航母无法做到这一点。一次可以装载四艘726型气垫登陆艇,也可以换装陆战装备:二十辆04式步兵战车或者十辆96式主战坦克,一次带走大约一千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两个装甲合成师可以同时到位。另外还可以搭载30到40架直升机。海、陆、空三军齐备,航母已经坐不下了。航母主攻的是把天空抢回来,四川舰在此基础上打通了滩头到纵深的投送链条。

它的优点就是没有人参与其中。福建舰的载人空战力量已经很强了,但是登陆的时候载人战机是有界限的。四川舰既可以平时与航母配合,也可以在远程精确打击中独自作战。如果展开全部无人作战平台的话,攻击11、攻击21这样的隐身无人攻击机可以从安全海域起飞,直接穿过敌方防线,攻击完毕后返回。作战半径超过2000公里,意味着舰队不必冒着敌方海空力量的威胁去凑近,后方海域也可以连续发动攻击。
登陆并不简单,要破火力点、稳滩头、推后续重装上岸。四川舰把流程串得紧紧的:攻击21低空压制一个个拔钉,护首批空降兵落地抢节奏;直升机持续吊运;两栖战车、主战坦克接力扩大战果。四艘同型舰协同作战时,一次可以投送至重装合成旅级别,战场展开更加立体。它还是一个海上机场和海上码头相结合的复合平台,这与传统的航母有着很大的不同。具体的编成和投送密度还是按照官方的信息为准,但是概念和路径已经明确了。

最大的亮点就是舰载机组合的创意。歼35上舰后,四川舰就不再是普通的两栖攻击舰,而是变成了"无人机航母+一体化两栖平台"的新形态,体系更加完整。从国际对比的角度来看,法国戴高乐、印度维克兰特等传统模式搭载常规战机,吨位也无法承受5万吨级的四川舰,面对隐身化组合掣肘多。日本出云、加贺即使装备了F35B,短距起降的瓶颈依然存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虽然不小,但滑跃起飞影响出动效率。
四川舰走的是电磁弹射技术路线,与福建舰的保障体系对接,不受垂直或者短距起降的限制,避开技术短板,优势更加集中。如果满载拉满的话,24架歼35加上电磁弹射起飞的攻击21无人僚机,这样的组合面对美军福特级也不怕。对方主力还是F18这一代,隐身和体系化的差距在对抗中会被放大。

国如果四川舰在其他国家服役的话,一定会成为"国之重器"的刷屏话题。不是它不行,而是我们节奏快。071把登陆速度提上去,075把立体投送搭起来,到了076就把无人化和两栖直接融合在一个甲板上了。路径清晰,梯度递进,就好比在看不见的施工图的指引下一步步地实施。背后的力量支撑着造舰只是第一步,舰载机的维护保障、舰员的专业训练、联合作战指挥流程、海上补给运输链条等等都需要跟上。
它所改变的不仅仅是战场,还有认知的方式。四川舰把"航母是航母、两栖是两栖"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用一个平台把制空、打击、投送揉合在一起,并且把无人化的战术设想变成具体的甲板调度、出动节奏和弹射窗口。现代海战的要害就是体系化效率,谁用更低的成本实现更高的持续出动,谁就更容易掌握战场的节奏。国家需要这样的"海上堡垒",不是炫技,而是为了保护日益深远的蓝色海路。

从071型解决"怎么快上岸"开始,到075型解决"怎么立体上岸",再到076型四川舰把"怎么更稳、更猛、更安全地上岸"拉到一条线上。它如同移动的海上机场,也是合成营的运输母港,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作为无人化空军基地使用。外界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不是老路的新包装,而是在重新定义两栖力量,并且提醒我们,下一次海上较量的规则可能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