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的棋盘又动了一子,这次下棋的是巴基斯坦。
9月刚过半,巴总统扎尔达里访问中国,第一站就去了成飞,参观战机、看生产线,摆明了要在国防合作上和中国再"亲上加亲"。
但故事还没讲完,几天后,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突然现身利雅得,和沙特王储签下一份堪比"中东版北约"的防御协议。
一边是中国的"铁杆兄弟",一边是沙特的"战略保镖",巴基斯坦这波操作,不仅让美国措手不及,也让外界看清了一个现实:拉拢没用,该结盟的还是会结盟。
巴总统站上成飞生产线,是"铁杆兄弟"的再确认
9月12日,巴基斯坦总统阿西夫·扎尔达里抵达中国,展开为期10天的访问。
正式行程的第一站,不是去北京见高层,而是飞到成都,直接走进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的厂房。这不是普通的参观,而是一次带着明确信号的"军访"。
成飞是做什么的?中国最顶尖的战斗机制造基地,歼-10C、歼-20、JF-17(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都出自这里。
扎尔达里不仅看了,还特意停在"枭龙"战机旁合影,甚至亲自登上歼-10C座舱,坐得比谁都正。
合影背后的那面中巴两国国旗,也像是在对外宣告:兄弟,还是原来的兄弟。
巴基斯坦从来不讳言对中巴关系的重视。扎尔达里在访华期间就明确表示:"对华关系是巴外交政策的基石。"
这句话听起来很外交,但背后是实际行动的配套。中巴不仅联合制造战机,还在导弹、雷达、电子战系统等多个军工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更关键的是,双方在此行还签署了《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2025-2029)》,连时间表都列好了,五年为期,合作升级。
这不是一般的外交备忘录,而是把"全天候战略伙伴"写进了详实的行动方案里。
美国当然看得明白。早前试图通过解冻F-16维护资金、邀请巴方参与联合军演等方式"拉拢"巴基斯坦,想让这个老"反恐盟友"重新回到自己阵营。
但从扎尔达里的行程选择来看,巴方这次是明确给了美国一个"软钉子"。
中巴这层关系,不是靠几个项目就能撼动的。尤其在国防和战略层面,巴基斯坦更信中国,不是因为情感,而是因为现实。
沙特和巴基斯坦牵手,是对美国安全承诺的"投不信任票"
就在扎尔达里访问中国的尾声,巴基斯坦又抛出一个重磅炸弹--总理夏巴兹在9月17日访问沙特,与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签署了一份名为《共同战略防御协议》的文件。
这份协议最核心的内容,几乎照搬了北约的"第五条":只要一方遭到攻击,另一方就视同自身被攻击,联合应对。
这种集体防御机制本身就很敏感,更敏感的是签署的两个国家,一个是核国家,一个是中东的"石油心脏",这对组合一出场,就自带战略强光。
但这份协议真正引发全球关注的,不止是"你打我我帮你",而是两个没说透的问题:
第一,协议到底有没有强制出兵条款?也就是说,万一沙特真被伊朗或者胡塞武装攻击了,巴基斯坦是不是必须无条件出兵?协议没写死,外界也看不清。
第二,巴基斯坦会不会给沙特"核保护伞"?虽然没有公开提及"核武器"三个字,但沙特王储当年那句"如果需要核弹,我们可以从巴基斯坦买"还历历在耳。
再加上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多年来一直是中东国家心照不宣的"备用方案",这次签防御协议,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沙特为什么突然拉上巴基斯坦?说白了,是对美国失望透顶了。
以色列空袭卡塔尔,美国不吭声;也门胡塞武装袭击沙特炼油厂,美国"表示关切";伊朗核谈判还没谈完,美国又折返中东搞"重返战略",但嘴上说得多,真出手的少。
沙特不是傻子,"买保险买不到赔付"的感觉,他们比谁都清楚。这时候,拉个有核的、愿意出兵的、经验丰富的巴基斯坦来当"保镖",是再合理不过的选择。
对巴基斯坦来说,这也不亏。换来的是沙特至少5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还有能源合作、基建投资,甚至可能包括军事援助。
印度那边正忙着军演升级,巴基斯坦当然也需要一点"战略后援"。
中巴铁杆+沙巴结盟,美国在中东的"单腿凳"快坐不稳了
过去几十年,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布局,靠的是两个抓手:一个是军事基地,一个是安全承诺。只要沙特等国家相信"有事美国会管",美国就能稳坐中东棋盘的"裁判席"。
但如今这个局,正在被打破。
巴沙的这份《共同战略防御协议》就像是在美国的"中东联盟"墙上砸了一条裂缝。沙特是中东的"老大哥",它的动作,别人看得一清二楚。
一旦沙特开始转向,就可能引发"破窗效应":阿联酋、埃及、卡塔尔等国家,也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美国的信任值。
而且,这场变局不只是安全层面,更有战略后果。中东现在出现了一个"新三角":中国-巴基斯坦-沙特。
中国提供技术、装备和政治支持,巴基斯坦提供军事能力和核战略底牌,沙特提供能源、资金和地缘影响力。这三者一拧成绳,美国想插手,难度直线上升。
更现实的是,美国的对手--比如伊朗,已经在密切关注。
对于伊朗来说,沙巴结盟意味着自己在中东的"战略缓冲区"被侵蚀;而对于以色列来说,这可能是巴方"核扩散"的前奏。中东的紧张度,正在被这一纸协议调高。
而对美国来说,这也像极了冷战末期的东欧:盟友表面还在,但心已经不在了。你说得再多"我们站在一起",可人家转头就签协议、买导弹、搞军演,那还算啥盟友?
中东不是美国的"后花园",而是一个随时可能"翻地"的战略核心。
巴基斯坦和沙特的这次联手,相当于在这片土地上重新画了一道线,而美国,现在还没想好怎么重新拿起笔。
结尾
从成飞到利雅得,从战机合作到战略结盟,巴基斯坦这波外交操作,既稳住了"铁杆兄弟"的基本盘,也换来了真金白银的"中东后援"。
而沙特的这一跳,更像是对美国中东战略的一次"压哨呛声"。
当连沙特都开始找"Plan B",美国还坐得住吗?这盘棋,美国还能下得下去吗?下一步,或许比想象中来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