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凌晨,印巴两国再次爆发了激烈冲突。尽管,连日来印巴局势持续升级,外界对于印巴之间爆发冲突已经有了预期,但这次印巴交手的过程与结果却十分出人意料。
一方面,印度似乎早有准备,7日凌晨,趁着夜色发动袭击,一口气打击了巴基斯坦9个地区,造成了巴方26名平民身亡,而巴方也第一时间反击,当天便宣布击落了5架印度战斗机和1架无人机,还摧毁了印军在克什米尔地区的一个指挥所。
简单来说,对于这次交手,印度打得突然,但巴基斯坦也有招架之力,甚至还给了印度一记沉重反击。
另一方面,虽然印巴爆发了激烈冲突,但双方似乎也保持着一定的克制,据巴方描述,印度战机并未进入巴基斯坦领空,巴方是在本国空域之外击落的印度军机,而巴方战机也没有进入印度领空。
也就是说,印巴虽然打得激烈,但都没有奔着彻底爆发全面冲突去,给局面留下了回旋的余地。
然而,随着印巴交手过去24小时,紧张局势也迎来了3个新动向。
动向一,巴基斯坦公布"战报",印度这回损失大了。
8日,巴基斯坦军方表示,自从印度对巴发动攻势以来,巴军方已经击落了印军25架"哈洛普"无人机,以及5架印军战斗机。
也就是说,24小时内,巴方击落了印度30架军机。其中,在被击落的5架印军战机中,还包括3架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机,这不仅是对印军士气的一记重大打击,也是对法国"阵风"战机的一种形象打击,将打破该战机的"不败神话"。
除此之外,还有3个观察点不容忽视。
1,印度这回损失大了,除了被先后击落30架军机,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之外,可能面临的"军事泄密"危机,也将成为莫迪政府不得不担忧的关键。
其中,被巴方击落的25架"哈洛普"无人机,是一款由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研制的无人机,最大飞行速度220公里每小时,最大航程1000公里,续航可达6小时,一旦发现目标,就可通过高速俯冲的方式冲向并撞击目标。
目前,印军不少"哈洛普"无人机都是在巴方境内被击落,巴方已经开始在多个地区持续发现并回收该无人机的残骸了。
不出意外的话,下一步就是对无人机残骸进行拆解和研究,届时,印军手里的"哈洛普"无人机,在巴方面前可能将再无秘密可言。
2,这次印巴交手,或许再次暴露了印军如今实力不足、士兵素质不高的问题。
由于本国军工实力欠缺,印度很多武器装备都依赖从外国进口,这次的"哈洛普"无人机,"阵风"战机就是例子。尽管,印度财大气粗,在买武器装备上舍得花钱,但印军能否熟练掌握并操纵这些来自国际各方、五花八门的武器装备,却是一个未知数。
如今,印度30架军机被击落,似乎也足以表明--要想在"万国造"武器装备的环境下,有效提升印军战斗力与实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印度要想实现军事崛起,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3,首战失利,印度将不得不考虑后续如何收场的问题,毕竟巴基斯坦已经用实际行动和结果表明--巴方实力不弱,印度无法做到随意拿捏,甚至可能付出沉重代价,若继续寻求对抗,那么印度面临的打击和损失可能会更大。
这不,除了宣布击落印度军机之外,巴基斯坦还宣布了一个"战果"。
动向二,印军50名士兵身亡,多人被俘?莫迪这回要进退两难了。
8日,巴基斯坦新闻部长表示,自从印巴交火以来,约有50名印度士兵在克什米尔地区身亡,另有多名印军士兵被俘。
目前,莫迪政府方面尚未对此做出回应。
不过,从印度以往"报喜不报忧"的情况来看,如果在与巴方的地面交手中,也取得了"显著战果",应该不会沉默这么久而不说。从这一角度来看,在印巴双方的地面对抗中,印度失利的可能性非常大。
如此一来,在空战、陆战都没能取得优势的情况下,印度这次对巴军事情况,很可能会以"失败"告终,莫迪也将不得不认真考虑--如果打不赢该怎么办?在没有取得优势的情况下,还要不要继续接着打?
似乎是出于当前战况的焦虑,以及冲突持续的后果的担忧,印度态度悄悄变了。
动向三,印度开始怕了?印度悄悄开闸放水了。
8日,印度政府就当前局势举行了跨党派会议,期间,印度防长辛格在通报相关情况时提及,在相关行动中,印军已经消灭了约100名"极端分子",印度并不希望局势升级,但如果巴基斯坦进一步采取行动,印度将不会退缩。
言下之意,印度无非也在强调自己"取得了胜利",并认为这样的结果已经足够了,似乎不想再升级与巴方的对抗,否则不会发出"不希望局势升级"的言论。
并且,同样在8日,多家印媒报道称,当天下午,印度巴格利哈尔水电站和萨拉尔水电站的闸门已经打开,而在印巴局势升级之初,印度关闭了这些水电站的所有闸门,对巴方采取"断水"措施报复,如今突然悄悄开闸放水,的确让人不由猜测--印度是不是准备与巴方和谈,给当前局势降温?
毕竟,从巴方描述的"25架无人机、5架战机被击落,50名印度士兵丧生"结果来看,印度这回的确没占到便宜,若冲突持续,印度内部的不满与反对声会更大,同时印度也将面临严峻的国际压力。可见,印巴局势仍存在诸多变数,接下来,且看局面会如何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