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又迎来了一位华裔总理,曾自称100%是中国人的后代,并且每天在家都会说广东话,中方送出祝贺的同时,说了五个字。带着这么鲜明 "中国印记" 的泰国领导人,接下来会怎么处理中泰关系呢?

综合多家媒体的报道,泰国自豪泰党党首阿努廷在国会下议院投票里拿到了过半数支持,正式成了泰国新总理。算上他,泰国在两年内已经换了三位总理,政坛变动确实够剧烈。

阿努廷今年 58 岁,祖籍是广东四邑,还有个中文名叫陈锡尧。他之前接受采访时说得特别清楚: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全是中国人,他是100%中国人的后代,家里平常聊天都讲广东话。

在泰国政坛里,敢这么直白把自己华人身份摆出来说的,还真不多见。

可能有人不知道,泰国总理里有华裔背景的其实不少。有数据显示,泰国40任总理里,35人都有华裔血统。

但阿努廷还是不一样,他是第一个明确说自己是四邑籍(台山)后代的总理,跟他信家族那种潮汕系华裔比,走的路子完全不一样。

先说说之前的潮汕系华裔,比如他信家族。他们在泰国政坛打拼时,基本都走 "去中国化" 的路子,公开场合很少提自己的华人背景,更愿意装成 "本土精英" 的样子拉票。

可阿努廷偏不按这个套路来。2025年竞选总理的时候,他不光总提自己的中文名字 "陈锡尧",跟华裔选民打交道时,还直接用广东话打招呼。

这其实是个挺聪明的政治办法,泰国华裔占总人口14%,虽然潮汕籍人多,但四邑籍在建筑、贸易行业里势力不小。

阿努廷强调自己的四邑身份,既能把这部分选民牢牢抓在手里,又能跟潮汕系主导的为泰党错开竞争,不用在一条赛道上挤破头。

泰国社会对 "外来身份" 一直挺敏感的,阿努廷这么直白地亮华裔身份,真不怕引发不满吗?

后来的民调其实给了答案,大部分人更在意总理能不能办事,可也有人担心他 "过度亲华",会影响泰国主权。这种担心,也为他后来搞政策平衡埋下了伏笔。

光说自己是华裔还不够,关键得看能不能把这个身份变成实际政策。

2022年他当卫生部长的时候,推动泰国成了亚洲第一个把大麻移出毒品清单的国家,允许种工业大麻、用医用大麻。

当时争议就特别大,尤其是中国游客,因为中国法律明确禁大麻,有不少人误食了含大麻的泰国食品、饮料,回国后毒检阳性,还被处罚了。

受这事影响,后来赴泰国旅游的游客数量大幅下降,泰国旅游业亏了不少。

2025年初,泰国突然宣布把大麻重新归为麻醉品,娱乐用途全禁,只有医疗能用,买的时候还得凭医生处方。

表面看,是为了解决青少年滥用大麻、公共卫生成本增加的问题,实际上想要表达的姿态再清楚不过了。

正如阿努廷所说,泰国重视与中国的旅游合作,希望让中国游客放心来,说白了泰国是想通过政策调整,重新迎回中国游客。

从这件事就能看出来,他的华裔身份成了 "沟通桥梁"。要是换个没有华人背景的总理,突然搞这种政策调整,很可能会被人骂成 "讨好中国",引发国内反弹;

但有着鲜明华裔身份的阿努廷这么做,既回应了中方的担心,又没让泰国人觉得 "丢面子"。

不过,阿努廷的华裔身份,可不是只有好处。泰国有民调显示,62%的泰国人觉得 "总理的血统不重要,关键是能保住泰国利益",这说明主流更看实际能力;

但 18% 的人担心他 "过度亲华" 会影响主权,尤其是泰国保守派和军方,私下里都说要 "警惕外部势力借华裔身份插手泰国事"。

更复杂的是中美博弈的大环境。他的华裔身份让中方愿意给更多合作机会,比如中泰铁路二期、中泰文化年活动,但美国那边的压力又不能不管,毕竟泰国在军事、科技上还得靠美国帮忙。

阿努廷的华裔身份,让他在中泰关系中更更多扮演的是 "柔性杠杆"的角色,能帮他在中泰之间快速建立信任。

说到底,阿努廷的华裔身份是张好牌,但不是万能牌。最终能否坐稳总理的位置,还得看他能不能平衡国内党派、处理好中美关系,并拿出实实在在的执政成果。

不管是 "100%中国后代",还是 "粤语家庭",泰国选民最在意的,终究是自己的日子能不能过好。

中方在阿努廷当选总理后,第一时间送去祝贺,特别提到"中泰一家亲"这五个字,对阿努廷政府继续发展对华关系寄予厚望,中方愿意借助两国建交50周年的机会,与泰方一道,将中泰命运共同体提升至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