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当地时间9月7 日,日本首相石破茂正式宣布辞去自民党总裁职务,这一决定距离他去10月上台执政未满一年。

那么石破茂为何在民调支持率,明明正在上升的时候选择辞职?他口中的"为避免党内分裂" 是否藏着 "以退为进" 的政治算计?

而紧随其后浮出水面的高市早苗、小泉进次郎、林芳正三大候选人,又为何被外界认为 "一个比一个对华凶狠"?

石破茂的辞职,从表面看是自民党连续选举失利后的"责任承担"--2024年10 月众议院选举,自公联盟首次失去众议院多数席位;

2025年7月参议院选举,联盟再次失利,形成日本1955年以来首次"参众两院双少数"政权。

党内保守派如麻生太郎一派借机发难,指责石破茂的 "中间路线" 导致保守票流失,甚至有很多自民党国会议员联名要求提前举行总裁选举,逼宫态势明显。

但若细看背后的政治逻辑,"被迫辞职"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以退为进"。

因为根据每日新闻最近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在"下一任首相合适人选"调查中,石破茂以21%的支持率高居榜首,远超排名第二的高市早苗(15%)和第三的小泉进次郎(12%)。

这一数据足以说明,石破茂仍是目前日本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在他任内,虽然未彻底解决物价上涨、日美关税谈判争议等问题。

但至少在对华政策上保持了有限缓和 --2024年12月公开表达访华意愿,搁置了此前频繁的台海挑衅,甚至推动中日韩自贸谈判重启,这种"不激进、不极端"的姿态,让他在民众中积累了 "务实""顾大局" 的印象。

此时主动辞职,既避开了党内派系斗争的锋芒,又以"牺牲个人职位换党内团结"的形象收割声望。

更重要的是,他并未彻底退出政坛,而是保留了未来 "收拾残局" 的可能性 -- 毕竟,如果后续候选人在未来陷入执政困境时,那么石破茂随时就可能成为自民党的"救命稻草",再次出山。

而且相比于石破茂的"审时度势",不得不说的是,此次浮出水面的三大候选人,更像是日本政坛"青黄不接"的缩影。

他们不仅难以承接稳定政权的重任,甚至连此前菅义伟、岸田文雄时期的"基本执政能力"都难以企及。

说白了,如今的三位候选人,要么被意识形态绑架,要么被 "政治世袭" 束缚,要么缺乏鲜明主张,堪称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三人在对华政策上呈现出"逐次加码"的凶狠姿态,只是 "凶狠程度" 不等于 "威胁等级",谁才是真正的 "麻烦制造者",还需剥开表象看本质。

排在 "凶狠榜" 首位的,无疑是高市早苗。

这位 64 岁的右翼政客,堪称安倍晋三路线的 "忠实继承者",多次在台湾问题上,直接触碰中国核心利益;在修宪问题上,甚至呼吁删除和平宪法中 "放弃战争" 的条款;

而且她总是会以 "议员身份" 参拜靖国神社,无视亚洲各国人民的历史伤痛。

如果她当选,极有可能将日本的对华政策拖回"对抗轨道",甚至在台海、南海问题上主动配合美国挑衅,其凶狠不仅停留在口头上,更有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风险。

紧随其后的是小泉进次郎,这位44岁的 "政治星二代",虽顶着 "改革派" 的标签,却在对华政策上频繁 "作秀式凶狠"。

他继承了父亲小泉纯一郎的"强硬基因",2024年竞选自民党总裁时就宣称美日应该联合针对中国等等。

不过,小泉进次郎的 "凶狠" 更多是 "表演性质"。

他的对华强硬,本质上是为了吸引保守派选票,若真当选,大概率会因执政能力不足而妥协,威胁等级远低于高市早苗。

相对"温和"的林芳正,看似凶狠程度最低,实则是 "隐藏的麻烦制造者"。

林芳正的危险之处在于,他的"凶狠"不外露,而是通过制度性、技术性手段挤压中国利益,这种 "务实对抗" 比高市早苗的 "明火执仗" 更难应对。

毕竟,当冲突以 "非对抗" 的形式展开时,更容易被国际社会忽视,也更难找到直接反制的突破口。

石破茂的 "以退为进",本质上是日本政坛派系斗争与民意撕裂的产物;

而三大候选人的 "对华凶狠",则折射出日本在中美博弈中难以自主的困境。

高市早苗的"激进对抗"、小泉进次郎的"表演式强硬"、林芳正的"务实挤压",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最终都服务于美国的"印太战略"。

对中国而言,无需被表面的"凶狠"迷惑,而是要认清谁才是真正能将威胁转化为行动的人 -- 毕竟,在日本 "双少数" 政权的困局下,即便候选人对华态度强硬,能否真正推行激进政策,仍需打一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