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迎来成立76周年的纪念日,在空军发布的庆生宣传片中,一款飞翼隐身无人机公开亮相,这意味着攻击-11隐身无人机已经正式服役。

攻击-11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无尾飞翼布局无人机,具有隐身性能好、续航时间长、攻击精度高等特点,可遂行制空、突击、压制、防空等作战任务,堪称战场上的"隐形杀手"。

这是全世界第一款正式服役的飞翼隐身无人机。中国在隐身飞翼无人机领域已经研发了多个型号。最为代表性的就是在2019年国庆阅兵中首次亮相的攻击-11无人机。这说明中国在隐身飞翼无人机领域已经比较成熟。前不久,还有卫星照片显示,中国空军已经在西藏日喀则机场部署攻击-11无人机,这本身就证明中国在无人机高原适应性改造与复杂环境作战技术上已取得关键突破。

正式服役的攻击-11与阅兵式上的模型还有一定区别,机头配备看EOTS(光电瞄准系统)‌,可实现360度的全向探测,增强态势感知能力。这是第五代隐身战斗机专用的多光谱复合探测装置。这个光学窗口的外表面由数块棱形镀膜的高精度蓝宝石玻璃组成,可以同时整合光电瞄准和光电对抗系统,集成了红外/光学/激光照射模式,具有高分辨率成像、自动跟踪、红外搜索与跟踪、激光指示、测距和激光点跟踪等全套光电火控功能,进行一般作战时不需要额外携带光电吊舱。这意味着现阶段攻击-11更侧重对地攻击,可搭载精确制导弹药实施多域立体打击。

攻击-11无人机的核心任务涵盖对地精确打击与情报监视侦察(ISR),以及美军所说的"穿透性制空"作战概念。这一概念的核心,是运用隐身战略轰炸机、先进电子战平台、隐身无人机等装备,突破敌方多层防空防线,深入其腹地打击高价值、高防护的政治或军事目标。只有具备强隐身能力,才能在敌方密集防空网络中穿梭,既可以单独执行"斩首"任务,也能与其他装备协同作战,这也是此前非隐身无人机难以实现的作战能力。

攻击-11具有协同作战能力,能够与多架有人战斗机和无人机无人机协同。攻击-11未来可能承担类似"穿透性制空"的作战任务,在战时,一个有人/无人机作战单元,包括1架歼-16、歼-20或歼-35战机和2~3架攻击-11/21隐身无人机组成的作战编队。

有人​战斗机位于敌防空系统的火力打击范围之外,作为区域指挥机,可凭借其先进的雷达与航电系统,为攻击-11提供战场态势引导。攻击-11隐身无人机可深入敌人防空区,对敌人地面纵深高价值目标,例如防空预警雷达、敌指挥所、机场进行打击。在高速数据链的支持下,有人机和无人机可以协同来完成信息获取、战术决策、指挥引导、武器发射和武器制导等作战过程。

这种"隐身战斗机/无人机协同+高空广域侦察+低空隐身突防"的组合,能构建起一套覆盖全域、实时响应的侦察打击网络,让敌人的兵力部署、装备调动难以隐藏,彻底失去战场主动权。让敌人不仅前线防御会陷入高危状态,就连远离战区的后方补给枢纽、弹药库等关键设施,也将失去"安全屏障",传统的纵深防御体系将面临失效风险。

攻击-11的实战部署,只是中国空中作战力量转型的一个缩影,不再依赖某一款装备的性能,而是不同装备间的协同联动,从"平台对抗"向"体系对抗"。中国空军的先进体系化作战能力带来的已不仅是单一装备的技术压制,更是作战理念与战术体系的代际优势。

攻击-11飞翼隐身无人机的服役,标志着中国又超过美国,拿下世界第一。也意味着中国空军已经进入隐身无人机作战的高级阶段,你美国跟不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