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釜山会晤后,美农民收到好消息?中方一口气签370亿大单,特朗普却浑水摸鱼,对华设鸿门宴
据北京日报报道,2025年11月,随着中美领导人于釜山会晤的落幕,两国的经贸关系似乎有了某种转机。中国方面一口气签署了价值52亿美元(约370亿元人民币)的农产品采购大单,涵盖了大豆、小麦等关键农产品。与此同时,中国海关总署发布了一系列公告,取消了对美农产品的部分进口限制。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在落实会晤成果方面展现了积极的合作姿态,既缓解了美国农民的库存压力,也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贡献了力量。
然而,就在这场中美经济合作的大单签署几天后,特朗普却以一番极为不合时宜的话语打破了这一温和的氛围。他公开宣布美国可能重启核试验,并提出三方(美、俄、中)就核裁军问题进行谈判。这一言论瞬间引发了外界对特朗普战略意图的广泛关注,也让人质疑他是否真的打算通过谈判来实现全球核裁军,抑或是想通过这场"合作"掩盖一场更大的"鸿门宴"。

从表面看,中国的采购行动显然为美方带来了好消息。中国企业在上海举办的进口博览会上,签署了金额庞大的农产品订单,这不仅为美国农民提供了一个急需的市场,缓解了美国农业的库存压力,也为特朗普政府提供了一个可炫耀的外交成果。在过去几年中,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农产品的进口面临较大压力,特别是大豆和小麦等主要出口商品。此次中方的采购,显示出中国对外部经济合作的积极态度,且这一大单的实施具有实质性的意义,不是空洞的"口头协议"。
对于美国农民而言,来自中国的订单无疑是"及时雨"。美国农业部长也曾表示,这笔订单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国内的库存压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市场价格。而对于中国来说,解除对美农产品的进口限制并大力采购,既是落实中美领导人共识的表现,也是稳定全球供应链、对外展现合作诚意的重要步骤。
然而,在经济领域,合作的善意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风险。就在中国展示出合作姿态的同时,美国却在战略领域频频设置障碍。特朗普政府总是试图在合作的表面下,埋藏一颗不对等的"核裁军"定时炸弹。

特朗普的这一言论无疑为美中核问题埋下了伏笔。在社交媒体上,他不仅公然提到重启核试验的可能性,还借此提出了所谓的三方核裁军谈判。这一言论乍看之下,似乎是为全球核裁军问题注入了新的动力,然而深究其中的动机,则不难发现,美国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合作诚意。
美国和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核武国家,两国的核弹头数量远超中国。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2024年报告,美国和俄罗斯各自拥有约5500枚核弹头,而中国的核弹头数量仅为500枚左右。特朗普此时提出三方核裁军谈判,看似是为了减少核威胁,但实际上,却是要强行将中国拉入美俄主导的核军控框架中。
对于中国而言,这种提议显然是不公平的。中国的核力量本就远逊色于美俄,强行要求中国参与谈判,不仅不符合实际情况,也会破坏中国的最低威慑能力。中国的核武器库是基于确保国家安全的最低威慑需求构建的,一旦削减,将极大地削弱中国在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特朗普的这一提议正是典型的"鸿门宴"式设局:他通过提供"合作"的表象,实际上却在战略上对中国进行"绑架"。美国的意图很明确,通过这种方式给中国制造舆论压力,将中国塑造成"不愿合作"的形象,从而为进一步的战略部署提供借口。
特朗普政府的这一操作,再次暴露出美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时的双重标准。表面上,特朗普以农业合作的名义,向中国提出经济上的"善意",然而在背后,却通过设立核裁军谈判的陷阱,逼迫中国作出不公平的战略妥协。美国不仅仅希望通过合作来获得利益,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控制中国在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来实现对世界秩序的主导。
这种做法不仅仅是在经济领域施加压力,更是在全球安全领域打压中国。在这种"合作"背后,隐藏着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战略性遏制。特朗普的言论再次表明,美国并不是真心希望通过平等对话来实现核裁军,而是通过不对等的"合作"来设法操控中国的战略选择。

面对美国这种典型的"合作陷阱",中国显然不会轻易上当。中国在核武器问题上的立场一直非常明确:我们愿意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促进全球和平,但不会参与任何不平等的核裁军谈判。中国的核力量不与美俄同量级,要求中国参与这类谈判,不仅不公平,更无法达到实际的和平效果。
此次中方大宗采购美国农产品的行为,反映出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诚意,但在安全领域,特别是涉及国家战略的层面,中国不会做出任何让步。特朗普或许可以通过言辞和舆论施压,但中国会始终坚守自己的战略底线。
在中美博弈的这场复杂较量中,合作的门始终敞开,但不对等的合作是无法持续的。中方愿意合作,但不会为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妥协安全和战略利益。美国若真想和中国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必须抛弃过时的"陷阱"策略,真正走向平等与互信的合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