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次次来、年年约、岁岁聚。第八届进博会上,美国企业再次用实打实的数据诠释这份坚持:参展面积突破5万平方米,连续七年位居各国参展面积榜首。
在中美"关税战""贸易战"僵持不下之际,美国企业用"加码参展"的实际行动表态,即便双边经贸领域存在摩擦,进博会所展现的中国市场活力与开放红利,仍是他们不愿错失的战略机遇。这份吸引力,在农业合作领域体现得尤为深刻。

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何迈可(Michael Hart) 视频截图
"和中国企业打交道时,我学到的第一个词就是'大豆'。"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何迈可(Michael Hart)在进博会期间的表述,勾勒出中美农业合作的紧密联结。他直言,美国的50个州里,农业在49个州都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支柱。"我们有一个农业社群,每天都会听到他们汇报农产品价格数据。"
在他看来,"民以食为天"的共识跨越太平洋,"如果你每天早上起来不知道自己的下一顿饭在哪里,这肯定是不可持续的"。
何迈可的话,道出了两国在粮食安全领域的共同诉求。但现实层面,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的关税战,美国往年最大的大豆买家中国,自今年5月以来一单未下,高粱等农产品出口量也大幅缩水。
"美国出口的高粱中约95%销往中国,美国依赖中国市场,重新打开这个市场对美国农民来说至关重要。"在伊利诺伊州图伦拥有家庭农场的威尔逊(Mark Wilson)对此感触颇深。
自1988年起,他便全职从事玉米与大豆种植。他告诉观察者网,自己种植农作物的初衷,就是希望看到自己种的粮食能帮助世界各地的人改善生活。即便当前两国关系处于复杂阶段,他依然带着这份初心来到进博会,渴望结识更多中国客户。
"无论是风平浪静的顺境,还是波涛汹涌的逆境,我们都会坚守,因为我们珍视彼此的合作关系,重视中国市场所带来的机遇。我们想向中国政府和中国民众表明,美国企业愿意提供优质产品,渴望成为中国市场的一分子,更致力于构建稳固的合作关系。"
威尔逊还说:"即便当下可能没有达成任何采购合作,我们也坚信总有一天会迎来转机。所以我们会坚持不懈,毕竟这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市场。希望这一天能尽快到来。"
威尔逊的另一个身份是美国谷物协会(USGC)全球主席,他指出,今年参展的美国企业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这足以证明,美国企业依然高度重视中国市场。"我们希望通过参加进博会传递诚意:我们关心中国市场,也渴望参与其中。"
何迈可也告诉观察者网,越来越多美国企业选择走进进博会,既体现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也彰显了直接对接合作的价值。许多美国企业借助这一展会展示创新成果、对接合作伙伴,并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市场趋势。

美国谷物协会(USGC)全球主席威尔逊(Mark Wilson) 观察者网
不过,美国企业的坚持背后,也藏着现实顾虑。何迈可透露,美国商会每年都会做一个调研,了解美国企业的主要担忧在哪。调查发现,当前美国企业最担心中美关系。
而就在本届进博会召开前夕,中美元首在韩国釜山举行会晤,为两国关系发展指明方向。
"近期以两国元首会晤为亮点的中美高层互动,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何迈可认为,双方应继续保持对话,并采取具体措施解决企业关切的问题。
在他看来,稳定且具建设性的双边关系不仅对两国有利,也惠及全球经济及世界各地的供应链。企业希望看到双方持续对话、清晰沟通,并营造可预期的政策环境--这些都是增强企业信心、维护全球经济稳定的关键所在。
"短期来看,我们希望双方继续保持对话,并采取具体措施解决企业关切的问题。长期而言,在绿色能源、医疗健康、数字创新以及消费品等多个领域,双方拥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何迈可说。
威尔逊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中美作为两个具有影响力的大国更应聚焦共同之处,而非放大分歧差异。"我希望两国元首能继续保持对话,只要对话不断,就有取得进展的可能。"
他始终坚信,沟通是关键,对话是核心。"我游历世界越多,就越意识到所有人的诉求其实都是相通的:我们都想尽力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如果我们能基于这一共同目标展开合作,以这一核心诉求为出发点,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目前,双边贸易往来间,似乎悄然透出些许缓和的迹象。威尔逊透露,据他所知,已有一艘搭载美国高粱的船只离开美国港口,朝着中国市场出发。
"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威尔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