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全票否决,27年刑期!总统政变罪坐实,特朗普出面求情也没用,巴西政坛迎来大变动?

据环球时报报道,2025年11月7日,巴西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震惊全球政坛。最高法院第一小组四名法官以4比0的全票结果,驳回前总统博索纳罗辩护团队的上诉,维持此前对其策划政变的刑事定罪,27年零3个月的刑期成为最终定论。这一判决创造了巴西司法史纪录--首位因"攻击民主"罪名被定罪的前总统,也让这场持续两年多的政治风波迎来关键节点。

时间回到2023年1月8日,博索纳罗在2022年总统选举中输给卢拉后,其支持者冲击国会、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造成严重公共设施破坏。巴西司法机构随即展开调查,锁定博索纳罗与其七名核心盟友共同策划政变、试图颠覆权力过渡程序的关键证据。今年9月11日,最高法院五人审判小组已以4票赞成1票异议的结果裁定其罪名成立,唯一持异议的法官路易斯·富克斯未能改变判决走向。博索纳罗的律师团队曾寄希望于全体11名法官的集体审理,最终还是未能扭转败局,如今他仍处于居家监禁状态,等待帕普达监狱或联邦警察局特别单间的服刑通知。

判决尘埃落定之际,远在华盛顿的特朗普却迫不及待下场"求情"。这位美国总统通过社交媒体高调声援博索纳罗,称其为"优秀的巴西总统",指责判决"非常糟糕",甚至将其与"美国某些势力对待自己的手法"相提并论。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更是直接威胁,宣称要对这场"政治迫害"作出回应,将主审法官德莫赖斯贴上"受制裁的侵犯人权者"标签。美国国务院西半球事务局也跟风表态,指责巴西最高法院"压制反对派、威胁民主",扬言要"追究所有协助和纵容违规行为者的责任"。

这番看似强硬的表态,背后藏着赤裸裸的政治算计与地缘野心。特朗普政府此前就以"政治迫害博索纳罗"为借口,对巴西大部分商品加征50%关税,即便美国过去十五年对巴西保持着约41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所谓"弥补贸易逆差"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华盛顿真正的目标很明确:借关税施压卢拉政府,干涉巴西司法独立,要求暂停对博索纳罗的审判,同时为2026年美国大选布局,扶持亲美势力在巴西政坛立足。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还援引原本针对毒品走私与恐怖主义的《马格尼茨基法案》,制裁主审法官德莫赖斯等巴西最高法院成员,将贸易工具异化为干涉他国内政的政治武器。

博索纳罗家族的行为更让这场风波充满讽刺。这位前总统在判决前就因违反司法限制,通过子女和盟友的社交媒体发布录音、照片煽动支持者,被法官德莫赖斯斥责"把司法当傻瓜",随即升级为居家监禁,手机被没收且禁止他人探访。卢拉在公开活动中毫不留情地批评,博索纳罗家族"一边给特朗普舔鞋,一边要求对方对巴西加征更高关税",这种背叛国家利益的行为遭到巴西民众强烈反对。更具戏剧性的是,博索纳罗的儿子爱德华多·博索纳罗为躲避司法追诉逃往美国,多次与特朗普核心圈子会面,密谋针对自己的国家,成为美国干涉巴西内政的"内应"。

美国的干涉未能动摇巴西司法的独立性,巴西外交部明确表态,司法程序基于确凿证据与法律条文,而非政治动机。卢拉政府更是借势坚定主权立场,原本在中美之间保持"等距"的外交政策开始转向,将金砖合作重新列为外交优先事项,多次与中俄印国家元首通话,主持金砖国家线上特别峰会讨论应对策略。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做出让步,将橙汁、纸浆、飞机零部件等约700种巴西商品的关税从50%下调至10%,但仍有36%的巴西出口商品受最高关税影响。

这场政治风波本质上是拉美地缘政治博弈的缩影。美国长期将南美视为"后院",通过支持"洗车行动"等隐蔽手段摧毁巴西核心企业与金融机构,扶持博索纳罗这样的亲美政权,让巴西外交沦为"侏儒"。如今博索纳罗倒台、卢拉政府重拾独立外交,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施压与司法干涉挽回局面,却恰恰暴露了其霸权主义的虚弱。巴西民众用司法判决表明了捍卫民主与主权的决心,27年的刑期不仅是对政变者的惩罚,更是对外部干涉势力的警告。

特朗普的求情与美国的威胁最终沦为笑谈,巴西最高法院的4比0判决划出了清晰红线:任何试图破坏民主制度、依附外部势力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这场变动不仅重塑巴西政坛格局,更让拉美国家看到了摆脱外部干涉、坚持自主发展的可能。在全球地缘政治重构的背景下,巴西的选择或许将成为"全球多数国家"捍卫主权的缩影,而这场发生在南美大陆的政治风波,也必将在国际政治史上留下深刻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