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停摆接近尾声,特朗普与民主党谁赢了?

美国参议院通过程序性投票,是否意味着美国联邦政府的停摆已经接近尾声?闹到最后,特朗普与民主党到底谁赢了?

当地时间11月9日晚上,美国国会参议院以60票赞成、40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临时拨款法案的程序性投票,这也意味着国会的"冗长辩论"宣告结束。巧合的是,11月9日当天还恰好是本次创纪录的美国联邦政府停摆的第40天,而8名民主党议员选择了在这历史性的一天跑票。

当然,美国参议院也仅仅是通过了程序性表决,接下来参议院和众议院都还要就这份法案进行投票,目前看来,参议院既然通过了程序性投票,那么接下来通过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而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杰弗里斯虽然表示,他们将在众议院全力抵制共和党的支出方案,不过考虑到参议院都出现了民主党跑票的情况,民主党能否在众议院保持团结,这肯定要打上一个问号。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新一轮停摆以来,美国政府最接近重新开张的一次。

那么,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闹出了历史最长的政府停摆后,特朗普与民主党到底谁赢了呢?

仅仅从双方围绕临时拨款法案的博弈来看,民主党显然是没有讨到好处的。根据两党协商的结果,法案将同意将政府资金授权延长至明年一月底,保证美国政府能够顺利度过圣诞节。

而作为妥协,共和党虽然没有直接同意延长奥巴马时期的《平价医疗法案》(ACA)税收抵免的提案,但是已经承诺会在12月份就该提案再进行表决。

这也意味着,民主党实际上放弃了自己的强硬立场,在这之前,民主党一再强调的是要将《平价医疗法案》与临时拨款法案绑定,现在等于是同意了新的拨款法案,却换来了一个未知的可能性。

但是将目光投向美国社会,那么特朗普这一次显然也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首先,在停摆期间,特朗普趁机想要对联邦机构进行大精简,并提出要解雇多达1万名联邦雇员以控制开支,实际上在这期间已经启动了超过4000份联邦雇员裁员通知。但是根据两党达成的协议,特朗普不得不在这个问题上作出妥协,撤销这些裁员,并且承诺在2026年1月30日前不得实施任何"裁员行动"。

其次,联邦政府的停摆,冲击了民众对特朗普和共和党的信任度,也导致共和党接连输掉了纽约市市长、新泽西州长和弗吉尼亚州长3场关键选举,给明年的中期选举埋下了隐患。

此外,停摆对经济的冲击,让特朗普也坐不住了。

一方面,停摆加剧了股市的焦虑情绪,过去一周,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累计下跌3%,是4月"对等关税"以来最差单周表现;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1.6%,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则下跌1.2%。

另一方面,停摆导致美国多家主要航空公司大量空中交通管制员休假,为此被迫削减航班计划。仅仅是周日境内及进出美国的航班取消数量就多达数千架次。大规模的航班取消,不仅影响了出行,更重要的是冲击了贸易运输,让美国经济雪上加霜。

因此在参议院通过程序性投票后,特朗普第一时间就警告航空公司,要求所有停摆期间缺勤的空中交通管制员必须重返岗位,不复工者将被大幅"扣薪",并承诺将为在停摆期间坚持工作的管制员发放奖金。

哈佛大学公共政策与财政学专家比尔姆斯指出:"政府停摆的成本远超表面损失。机构关闭、合同冻结、服务中断,这一切最终都由纳税人承担,为政治僵局埋单。"

因此,虽然民主党在延长《平价医疗法案》的问题上作出了时间上的让步,但实际上停摆给美国普通民众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都会反噬到执政的共和党身上。根据NBC发布的最新民调数据,特朗普的总体支持率已经下降到了43%,并且有高达63%的受访者认为特朗普在处理经济问题上未达到预期,66%的受访者则认为他未能有效缓解通胀和生活成本上升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民主党即便是作出了让步,让临时拨款法案得以通过,但给美国经济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因此特朗普遭受的长远损失明显更加严重,这很可能将直接影响明年中期选举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