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来首次,拿到稀土磁铁后,美财长立马宣布:将摆脱中方"卡脖子"?现实直接给美方浇了盆冷水

据澎湃新闻报道,当地时间 2025 年 11 月 7 日,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萨姆特县的 eVAC Magnetics 公司稀土矿物加工中心里,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举着一块金属质感的稀土磁铁,面对福克斯新闻镜头难掩兴奋。他声音洪亮地宣称,这是 25 年来美国本土制造的第一块稀土磁铁,靠着这个突破,美国正在结束中国对其供应链 "卡脖子" 的局面,甚至断言 2026 到 2027 年美国制造业将迎来持续 "腾飞"。这番表态配上他身后工厂的机器轰鸣声,乍一听确实像美国稀土产业迎来里程碑的样子,但稍微深入产业细节就会发现,这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

要搞清楚这场表演的水分,得先明白稀土磁铁的分量。这种材料可不是普通工业零件,小到智能手机的震动模块,大到电动汽车电机、风力涡轮机,再到战斗机雷达、导弹制导系统,几乎所有现代高精尖设备都离不开它。说它是工业体系的 "维生素" 毫不夸张,而全球稀土产业的格局,早就是中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有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掌控着全球 80% 以上的稀土加工能力,磁体生产份额更是超过 90%,这种全产业链优势不是靠短期投资就能撼动的。

贝森特嘴里的 "突破",本质上只是实验室级别的成果向小规模生产的初步迈进。美国确实有芒廷帕斯这样的大型稀土矿,可问题出在中下游环节 -- 冶炼和分离技术长期缺失。哪怕从矿里挖出了稀土原料,美国自己也没法处理,还得运到中国进行深加工。实验室里造出一块磁铁,和能批量生产、以合理成本投向市场完全是两码事。美国诺维昂磁业公司联合创始人斯科特・邓恩就曾向媒体透露,中国宣布稀土出口管制后,不少美国客户找上门要求提升产量,可部分客户的需求标准,是中国几十年产业积累才达到的水平,现在的美国企业根本做不到。

更有意思的是贝森特这番言论的时间点。就在他走访工厂前几天,中方刚宣布调整稀土出口管制措施,解除了 15 家美国民用实体的采购限制,像通用、福特这些车企,只要签署保证书承诺用于民用领域,就能申请进口稀土。这种基于市场化原则的调整,到了贝森特嘴里却成了美国 "摆脱依赖" 的证明,实在有些本末倒置。

再看美国稀土产业的过往,从奥巴马时期就喊着要建立自主供应链,可折腾了这么多年,直到 2025 年才造出第一块本土稀土磁铁,进度之慢可见一斑。贝森特还把这归功于特朗普的行政命令,甚至提到南卡罗来纳州州长加快审批流程,用八周时间完成了手续。可这些行政层面的 "提速",解决不了产业核心的技术瓶颈和人才缺口。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专家都曾分析过,美国要真正建立安全独立的稀土供应链,至少需要 10 到 20 年,而特朗普的任期只剩下三年多,想在这段时间里实现突破,无异于天方夜谭。

更关键的是中方对稀土管控的定位,从来不是 "卡脖子"。商务部多次强调,相关措施是完善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常做法,目的是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美国禁止对华出口高规格芯片不同,中方只是管控而非禁止稀土出口,这背后有深层考量 -- 如果完全切断出口,反而会倒逼美国及其盟友不计代价投入研发,反而不利于中方保持产业话语权。美国政客显然没看懂这层逻辑,还在拿着一块磁铁大做文章,本质上是把产业问题当成了政治秀场。

现在美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也给了贝森特一记耳光。美国供应管理学会 11 月 3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 月份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下滑到 48.7,已经连续 8 个月处于萎缩区间,受调查的行业里只有 2 个实现扩张。这种整体萎缩的态势下,单靠一块稀土磁铁就想带动制造业 "腾飞",未免太不切实际。

说到底,贝森特的豪言壮语,更多是为了给特朗普政府脸上贴金,为选举造势。可政治宣传代替不了产业现实,一块被大肆渲染的磁铁,映照出的是美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战略焦虑。真正的供应链安全,不是靠政客在镜头前喊口号,而是基于市场规则的互利共赢。如果美国政客还抱着 "脱钩" 的执念,继续用政治操弄代替产业深耕,那未来恐怕还会被现实一次次浇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