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已至,不少退休人员心心念念的2025年养老金调整具体方案仍未露面。回想去年这时,调整方案早已公布,今年却稍显"神秘"。不过按照正常流程,国家会先公布调整比例,各地再跟进具体方案。虽有分析猜测今年地方具体方案或许不再发布,但补发工作预计7月底前肯定会完成,大家不用过于担心。

今年养老金调整重点围绕"适当增长"与"重点倾斜"。一直以来,重点倾斜都是养老金调整会议的常客,今年反复强调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调整方案或许会有新变化。以往"定额+挂钩+倾斜"的调整方式成熟且效果显著,兼顾公平与激励,大概率今年还会沿用。定额调整一视同仁,人人涨幅相同;挂钩调整与养老金水平、工龄紧密相关,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倾斜调整则对高龄、艰苦边远地区等退休人员格外照顾。

影响养老金调整的因素众多。定额和倾斜增长由各地依据实际情况确定金额,像去年上海定额涨61元,经济实力强是关键。挂钩增长取决于退休人员自身养老金水平和缴费年限。

养老金高低差距问题备受关注,事退人员养老金普遍高于企退人员,原因在于退休工资计算和调整方法有别。有人提议给低收入群体多涨、高收入群体少涨来平衡差距,但养老金差异产生原因复杂,涉及退休身份、缴费年限和基数等,"一刀切"的增长方式可能带来更多负面效应。

至于今年养老金涨幅,按照"适当增长"的会议精神,有分析认为或许在3%以下。一方面,去年经济目标达成,物价平稳,今年一季度社保基金收大于支,这些都是有利因素;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严峻,且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国家关注多方面民生问题,涨幅3%相对合理。即便涨幅定为3%,最终能涨多少还得看地方具体方案。参考去年,低收入人员涨幅普遍高于平均,比如辽宁养老金低于2500元者涨幅超4% ,高收入者涨钱数多但涨幅比例不占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