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阅兵现场,为战鹰助力,为胜利续航,加受油机梯队飞临天安门上空,三架运油-20A时刻准备为轰-6N、歼-16、歼-20飞机加油。

其中,驾驶运油-20A的女机长刷屏全网。她就是中部战区空军某部飞行员谭红梅。

提及女飞,有人说"离地三尺,不分男女",也有人说"巾帼不让须眉",但谭红梅说:"要比男飞行员飞得更好!"

还在航校时,谭红梅就一心想着和男学员比一比,无论学飞行还是队列、内务,都拿最高标准要求自己。来到一线部队,她仍冲在前。一次空投比武,已经是机长的她率队出战,一举捧回桂冠。部队换装新机,她还是冲锋在前,很快成为某型战机机长、飞行教员。参加今年的阅兵任务,她心里一直奔着满分努力,训练平均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其实,她并不想刻意和谁比,也不喜欢被贴上与女性有关的标签。"我们是打仗的,共同的称呼就是战斗员。"谭红梅的话简单干脆。

这个来自川渝的"辣妹子"为人直爽,待人热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三句话不离飞行。从她眼中,能看出发自内心的热爱。

渴望飞行,希望飞上最好的战机,是谭红梅一直以来的梦想。她和丈夫都是飞行员,一路飞来,二人相互激励,并肩奋进。她始终在加速跑,先后改装多种机型,一次次回到"起跑线",像个小学生一样重头学起,又一次次达到新的高度。"机遇是时代给予的,也是自己抢出来的。"谭红梅深有感触地说,唯有努力,才能把握住再攀新高的机会。

改装苦,夏天机舱里热,体感温度几乎超过50摄氏度,尽管一度浑身是汗、满脸通红,可她甘之如饴。

改装难,新型战机系统交联、信息过载,不好记且"烧脑"。可她乐此不疲,一遍不行就来两遍,时间不够就早起晚睡。

在她脑海里,这些苦与难的日子并不清晰,甚至自己单飞的时间都记不清楚,但一说起操纵细节,一讲到具体环节,她门清。

飞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飞行同样是充满风险的事业。说起惊心动魄的时刻,她印象最深的场景不是在天上,而是在地面,是在改装新机模拟训练的时候。"一次地面'飞行',教员能给出一连串'特情'。"她说,尽管当时已经是骨干,可面对连番"险情",还是心惊肉跳。

也许是吃够了这些"特情"的苦,之后的飞行,谭红梅觉得一路顺利。即使真的遇到险情,往往也能成功处置。

那年,作为机长的她驾机飞越昆仑山时,正值深夜,远处的闪电清晰可见,皑皑白雪格外显眼,仪表显示航路上有大面积云层,风险不低,用机组成员的话说"感觉山脉就在脚下不远处"。关键时刻,谭红梅沉着冷静、果断决策,带领机组成员灵活应对处置,最后驾机平稳落地。

朝着梦想向前,再难再远的目标也能抵达。谭红梅的飞行航迹,仿佛《红梅赞》那首歌唱的: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