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北大女生在宾馆吞下网购药物,生命定格在最美的年纪--而将她推向深渊的,不是天灾人祸,是男友日复一日的辱骂、贬低与精神摧残。

2018年8月,牟林翰与包丽确立恋爱关系,这段看似美好的感情,仅维持了一年多便沦为噩梦。

2019年1月起,牟林翰因纠结包丽过往性经历心生怨怼,频繁追问细节、爆发争吵,用高频次、长时间的辱骂,一点点瓦解她的心理防线。

他甚至抛出"人工流产换心理平衡"的极端言论,将羞辱刻进亲密关系的每一处。

2019年6月,争吵后的包丽绝望割腕;8月,她再次吞食药物,经洗胃抢救后仍被下发病危通知--两次极端行为,没能唤醒牟林翰的半分良知。

10月9日,家中争吵与辱骂再次升级,包丽独自出走入住宾馆,下午5点多网购药物后服药自杀。

2020年4月11日,24岁的包丽经救治无效离世,留给世界无尽的唏嘘。

2023年6月15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牟林翰犯虐待罪,获刑三年二个月,同时赔偿被害人母亲经济损失73万余元。

法院明确:二人既有共同生活意愿,从见家长、共同居住、经济往来等细节看,已形成稳定共同生活事实--婚前同居关系,依法认定为家庭成员关系,同居中的暴力同样可构成虐待罪。

而牟林翰的辱骂,从内容到频次、时长,再到最终酿成的悲剧,早已达到虐待罪"情节恶劣"的标准,法律绝不会姑息。

法院认定其虐待行为与包丽自杀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2025年11月21日,最高法发布反家暴典型案例时着重强调:家暴从不是家庭纠纷,精神暴力更是家暴的核心形态之一。

暴力不分"拳脚"与"言语":像牟林翰这样持续凌辱、贬损人格,或是以自残相威胁,看似没有肢体伤害,实则是钝刀割心的精神家暴。

包丽从情绪崩溃到两次自残,再到最终自杀,牟林翰的反复辱骂,正是一步步制造、升级风险的根源。

作为亲密伴侣,他本应对精神状态极度脆弱的包丽尽到扶助义务,却对自己制造的风险视若无睹,最终将她推向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