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是在白费力气。我真不认为我们能在稀土问题上与中国竞争。"佛罗里达州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卡洛斯·吉梅内斯在国会听证会上直言不讳。这位议员的悲观论调得到了在场多位同僚的呼应。
当地时间11月19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举行了一场关于稀土供应链的听证会。三家获得美国政府资助的矿业公司--MP Materials、Lithium Americas和Niron Magnetics高管受邀作证,却无法给出美国何时能摆脱对中国稀土依赖的明确时间表。

佛罗里达州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卡洛斯·吉梅内斯
稀土元素在国防、科技和低碳能源等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中国约占全球稀土矿石开采量的60%,并精炼全球约90%的稀土产品。
这一事实让美国议员们坐立不安。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作为对美国贸易战的反制。这些管制在10月9日生效,涉及五种中重稀土元素、稀土设备和原辅料等内容。
中国商务部在11月9日发布公告,决定暂停实施这些管制措施一年。美方清楚,这只是一种暂时的战略缓冲。
在听证会上,伊利诺伊州联邦众议员拉贾·克里希纳莫西宣称,现在需要采取类似"曼哈顿计划"的行动来结束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他强调:"在美国开采和加工更多稀土只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我们还需要能够完全绕过稀土的替代方案。"

中国商务部
西方尝试建立独立稀土供应链的行动,正面临一个致命问题,重稀土元素的严重短缺。
MP Materials公司拥有美国唯一的稀土矿,加利福尼亚州的芒廷帕斯矿,这也是全球第二大稀土矿山,2024年供应了全球10%的稀土。
然而,这座矿山的稀土沉积物中,中重稀土元素含量不足1.8%,尤其是磁铁制造不可或缺的镝和铽元素更是微乎其微。
"MP Materials可能面临巨大挑战,"咨询公司Arthur D. Little的高级专家伊利亚·埃皮金指出,"他们需要去巴西、马来西亚或一些非洲国家寻找这些资源,但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据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数据显示,到2030年,西方对中国的重稀土依赖仍将高达91%,仅比2024年的99%略有下降。这一数据揭示了西方在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中国重稀土供应的依赖。

MP Materials公司
面对稀土困局,美国企业正在探索替代技术。Niron Magnetics公司正在开发一种基于氮化铁的全新磁铁技术,旨在替代依赖稀土的传统永磁体。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乔纳森·罗恩特理在听证会上表示:"铁氮化物是一个新世纪的磁铁,没有任何外国势力可以垄断或限制。"
然而,他也承认,这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生产需要时间和大量资金。
Niron Magnetics刚刚开始建设一个年产1500吨磁铁的工厂,计划到2027年投产,并计划在2029年前建设第二个万吨级工厂。
相比之下,美国工业目前每年消耗约5万吨永磁体,需求预计到2040年将翻一番。
欧盟也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据《回声报》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即将通过一项名为"RESourceEU"的计划,以减少对中国关键材料的依赖。
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设定了2030年的具体目标:本土开采量至少达到消费量的10%,加工量达到40%,且任何环节都不应依赖单一国家超过需求的65%。

Niron Magnetics公司
除了技术瓶颈,成本问题也是西方难以绕过中国稀土的重要原因。
根据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数据,在中国以外地区精炼重稀土的成本高出5-7倍。这一巨大差距使得西方稀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毫无竞争力。
稀土专家内哈·穆克吉指出:"虽然到2029年,全球范围内预计将掌握重稀土精炼技术,但中国以外的成本仍将比中国高出5-7倍。"
价格差异同样惊人。数据提供商Fastmarkets的数据显示,氧化镝在荷兰鹿特丹的价格为每公斤900美元,是中国国内255美元价格的三倍多。
这种价格差距使得西方企业在全球市场上难以与中国竞争。

中国稀土矿
面对中国的稀土主导地位,西方国家正在加速寻找替代方案。欧盟正在推动与乌克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哈萨克斯坦、智利和格陵兰等国家和地区建立关键原材料伙伴关系。
美国则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和"大而美法案"为关键金属拨款75亿美元,其中用于购买战略储备的部分就占20亿美元。
国防后勤局计划购买价值5亿美元的钴、2.5亿美元的锑,1亿美元的钽和4500万美元的钪。
澳大利亚莱纳斯稀土公司在马来西亚启动了重稀土分离项目,成为中国之外的首个此类生产商。
该公司计划将镝的年产量提高到250吨,铽的年产量提高到50吨,但未给出具体时间表。
另一家澳大利亚公司Iluka Resources正在西澳大利亚建设一座精炼厂,每年可处理多达750吨重稀土,预计将于2027年投产。

美国五角大楼
美国国防部向MP Materials投资4亿美元换取股份,五角大楼启动"稀土供应链韧性计划",拨款12亿美元采购战略储备。然而,面对中国在全球90%的稀土精炼技术和94%的磁铁制造产能,这些投资显得如此苍白。
"我们很幸运,目前已经从克级规模提升到了吨级规模,"Niron Magnetics首席执行官罗恩特理在听证会上说。这句话或许正是美国在稀土领域追赶中国现状的最佳注脚:有所进展,但差距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