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号,绝味食品突然停了一天牌,复牌一出来,直接被贴了"ST"标签,成了"ST绝味",股价每天最多只能涨5%或者跌5%。
要知道这可是市值曾近90亿的"鸭脖大王",怎么突然就栽了?咱们今天就把这事掰开揉碎了说。
7亿收入去哪了
这事得往回扒好几年,2017到2021年,正是绝味上市后猛铺店的阶段,那几年里,它的卤味门店一下冲过1万家,营收也从38.5亿元涨到65.49亿元,差不多翻了一倍。
但谁能想到,这么风光的扩张期,绝味居然藏了个"小尾巴",监管部门查出来,这五年里,绝味没把加盟门店装修业务的收入算进去,累计少报了7.2亿元。
这笔钱看着不算特别多,每年占披露营收的比例也不算高,但性质不一样,2024年6月,证监会就盯上这事,立案调查。
直到2025年9月19日,绝味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处罚才算落定。
总共罚了850万元,公司掏400万,实控人戴文军,也就是董事长,罚200万,时任财务总监彭才刚和董秘彭刚毅,分别罚150万和100万。
说实话,食品行业里因为财务问题被ST的真不少,之前的*ST科迪、ST加加,一戴帽股价就跌得厉害。
绝味停牌前市值已经只剩92.4亿元,复牌变ST后,投资者信心怕是还要再凉一截。
装修钱为何体外转
罚也罚了,牌也戴了,但大家更关心的是,这笔装修收入为啥偏偏没算进上市公司账里?监管部门说得很明白,戴文军知道绝味在实际管着加盟门店的装修业务,却没把这业务规范好,也没放进上市公司的核算体系。
时任财务总监更离谱,还安排财务部员工出借个人银行账户,用来处理装修业务的核算。
外界对此有两种猜测,一种说戴文军是想留着这笔钱平滑业绩,减轻后续增长压力。
本来想觉得这理由靠谱,但后来发现那几年绝味的营收和利润增长都挺稳,装修收入占比又低,就算真要平滑,作用也有限,这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另一种猜测更敏感,说这笔游离在上市公司体外的资金,是为了绕开关联交易监管,方便搞利益分配。
搞不清是不是真的,但加盟模式里,这种体外资金操作的风险确实得警惕。
还有人纠结850万罚款是不是太轻了,对比康美药业那种重大财务造假案的罚款,这数额确实有点少。
有行业人士说,这可能说明监管没认定是恶意造假,更多是对会计准则理解不到位,绝味自己说要追溯调整财务报表,加强内控。
但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说得对,不管罚款多少,被ST直接砸了公司的公信力,加盟模式的可信度和增长逻辑,短期内怕是要受大影响。
万店神话撑不住了
财务上的事还没完全说清,绝味的生意又出了新问题,之前的万店扩张,好像撑不住了,产品越来越难卖。
2025年上半年,绝味营收才28.2亿元,比去年同期降了不少;净利润更惨,只有1.75亿元,跌了超四成,问题主要出在核心业务上。
占主营业务七成多的鲜货类产品,像禽类、蔬菜这些,营收下滑了近两成,虽然包装产品收入涨了些,到2.28亿元,但这点量根本拉不动整体业绩。
戴文军也想了办法,砸钱做营销,上半年投了9231万元在广告宣传上,比去年多花了1420万。
春节时蹭《哪吒2》的热度,搞"免费吃哪吒同款藕片";9月又和雪碧联名,说要结合"雪碧配辣"的体验。
但这些营销好像没起啥作用,其实绝味的颓势2024年就显出来了,全年营收跌到62.57亿元,净利2.27亿元,跌了超34%,创了上市以来的新低。
很显然,门店减少是重要原因,截至2025年9月16日,绝味门店只剩10725家,比去年6月少了4244家。
加盟商也在减少,上半年加盟商管理收入2712万元,比去年同期的3402万元少了不少。
更无奈的是,整个卤味行业日子都不好过,周黑鸭、煌上煌这些同行,同期业绩也都不太理想。
绝味现在又背着ST的帽子,想翻身真不是件容易事,从近百亿市值的鸭脖大王到ST绝味,绝味这几年的路子走得确实有点歪。
财务合规没做好丢了公信力,扩张太快又没稳住业绩,说实话,做企业尤其是加盟模式的企业,踏实比啥都重要,不然再响的"大王"名号,也经不住这么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