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怎样才能避开"躺平"陷阱
曾经,"不用上班"是好多人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可在现实里,要是长时间不工作,脱离了职场或者社会劳动,日子往往会比"996"的辛苦工作还难熬。下面这五个后果,是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健康领域的研究得出来的。看完之后,你还想一直躺平吗?
一、经济大滑坡:钱包瘪瘪,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长期不上班,最直接的麻烦就是没了稳定的收入。就算一开始有点存款,可一直只出不进,早晚也会坐吃山空,生活水平只能一降再降。以前能随心所欲点外卖,现在得精打细算每一顿饭钱;以前还能时不时出去旅旅游、打打卡,现在连出门和朋友聚聚都觉得贵。更麻烦的是,不工作的时间越长,想再找工作就越难。企业一般都更愿意招那些刚入职场的新人,要是你的简历上有一大段空白期,竞争力可就大打折扣了。就拿疫情期间来说,那些失业超过半年的人,重新找到工作后,工资平均比以前少了 30%呢。
二、健康拉警报:作息一团糟,身体提前"衰老"
没了上班打卡的限制,很多人就开始放飞自我,熬夜刷剧、三餐不规律、整天坐着不动成了常事儿。研究发现,长时间不工作的人里,有 60%的人都睡不好觉,得肥胖症和慢性病的风险也比常人高了 40%。更可怕的是,大脑也会跟着退化。因为没有了工作中各种思维训练,记忆力和反应速度都会慢慢变差,甚至以后得老年痴呆的风险也会增加。
三、心理防线崩塌:从焦虑到自我怀疑,陷入恶性循环
"我是不是啥都干不成了?"这是很多长时间没工作的人心里常有的想法。没了工作赋予的社会角色,就会觉得自己好像没了价值,接着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就找上门来了。心理学研究表明,失业超过半年的人,有 45%都出现了中度以上的抑郁症状。还有一种更隐蔽的情况叫"习得性无助",就是越躺着不做事,就越不想动,最后陷入了"逃避问题-自责后悔-更想逃避"的死循环里。
四、社交"断档":从社交达人变成"孤家寡人"
职场可是成年人最重要的社交圈子。要是长时间不工作,脱离了这个圈子,和朋友聊天的时候都插不上话,亲戚聚会也想躲着走,有时候连出门都要犹豫半天,想着"要不要洗个脸再出去"。数据显示,失业的人里,有 70%的人社交的次数变少了,30%的人甚至还害怕社交了。更糟糕的是,一直待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窄,慢慢就和社会脱节了。
五、能力"生锈":职场竞争力几乎归零
职场就像在逆水行舟,要是长时间不努力,很快就会被打回原形。现在技术更新换代特别快,要是程序员三年不工作,可能连最基础的代码都看不懂了;市场变化也快,要是销售员五年没和客户打交道,以前积累的人脉也都没了。自由职业者看着好像不受影响,可调查发现,78%的自由职业者都担心自己的技能会过时,50%的人因为缺乏团队协作能力,想再回到职场也很难。
如何摆脱困境?3 个实用小建议
假装在上班法:就算暂时没工作,也得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每天固定时间学习新知识、做做运动、和人聊聊天,这样才不会让生活变得一团糟。
社交"加油站":可以多参加一些行业的交流活动或者志愿者活动,花不了多少钱,还能和社会保持联系。
斜杠青年过渡法:发展个副业或者试试自由职业,既能赚点钱,又能保持对职场的敏感度。比如做自媒体、参与远程协作项目等等。
结语
工作可不只是为了挣钱糊口,它还是连接我们身心健康和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偶尔休息一下,给自己充充电是好事,但要是长时间躺平不工作,就像喝了慢性毒药一样,后患无穷。就像一位曾经失业两年,后来又重新回到职场的网友说的:"上班的辛苦是暂时的,可要是把自己'废'了,那痛苦就是一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