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询问中日高层是否可能在G20峰会期间接触。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明确回应:没有安排,并且还强调"请日方自重"。尽管日本方面此前多次释放"中日对话保持开放"的信号,但中方这次等于是把大门关闭,而且态度比以往更硬。

这一切都要从11月7日说起,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当天在国会公开将"台湾有事"与"存亡危机事态"挂钩,声称日本可能通过行使"集体自卫权"介入台海问题。这一言论严重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精神,从根本上损害了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更重要的是,在中方强烈反对之后,高市早苗依旧态度强硬,拒绝收回错误言论。
有分析认为,高市之所以态度如此强硬,背后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她的国内支持率近期攀升至历史高位,部分民调显示其内阁支持率接近70%,这可能助长她采取更强硬的对外姿态。另一方面,高市的政策主张与日本右翼势力一脉相承,试图通过炒作外部威胁为国内政治议程服务。例如,她曾探讨修改"无核三原则"并主张扩张军备,这些动向引发了中方对日本军事安全政策的严重关切。
与此同时,高市早苗的对华强硬态度,不仅没有帮她稳固政治,反而动摇了她的执政基础。要知道,支持率高不代表政权稳,因为如果日本民意不能换成实际的议会席位,那么高市的政权基础就依然不稳固,这是日本政治的现实。
更何况,高市早苗上台靠的是自民党内部的派阀交易,她在参众两院都没有绝对多数,能当上首相靠的是大阪维新会的配合。到那时两党席位加起来也没有过半,这意味着高市的政权从一开始就是弱势政权。只要议会力量稍微变化,或者维新会撤回支持,她的地位就会马上动摇。也就是说,高市今天的地位,不仅不稳,甚至可以说是随时可能被替换。

当前,日本在野党对她的涉台错误言论高度批评,特别是立宪民主党的野田佳彦,在公开场合明确指出高市的言论"越界",让中日关系恶化。他甚至表示要追问到底,高市不道歉就不罢休。
更重要的是,反对高市的并不只是政治立场不同的在野党,来自同一右翼阵营的大阪维新会创始人桥下彻公开指责她"不自量力"。刚下台的石破茂也在电视节目中直接反对高市的涉台言论。同样是前首相的岸田文雄也不支持她的主张,反对其修改"无核三原则"。对一个领导人来说,内部出现这种风向,就是政权危机的前兆。
而高市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言论,也反映了她政治经验不足。台湾议题的敏感性并不难判断,但高市选择以挑衅方式发声,说明她低估了影响,也低估了中国的反应。更重要的是,高市把个人路线置于国家外交利益之前,这对任何国家领导人来说,都是明显的能力问题。石破茂早就评价高市"没有首相能力",现在这种评价正在被现实不断验证。
在此情况下,中国外交部给日本五个字--"请日方自重",是对日本政府的态度,也是对高市个人路线的直接回应。中国没有用激烈语言,但意思已经表达得非常清楚:中方不接受这种挑衅行为,也不会因为日本方面想谈就谈。
同时,中国拒绝会见,也意味着高市在外交上遭遇挫败。可以说,她的涉台言论不仅引发中国强烈反应,也成为高市在日本政坛被攻击的最大破绽。她不收回,是错误;如果收回,又会被右翼选民认为软弱。无论高市怎么选,结果都是损失惨重。

总之,高市早苗把涉台问题当成政治舞台,但现实政治不是情绪表演。日本的国运不能押在情绪化路线之上,一个战败国更无法把军国主义元素重新带回政策层面。历史告诉日本,"不再战"是日本能够重返国际社会的基础,也是1947年宪法确立的核心原则。而高市早苗挑战这一原则,就是她政治路线中最具风险的部分,而她的最终结果就可能是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