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月21日,美国副统领万斯访问印度时的场景,虽然他只是美国名义上的"二把手",但印度方面依旧给足了面子,一边是红毯铺路、锣鼓喧天的高规格接待,另一边是莫迪不顾万斯比自己矮一级的客观事实,亲自与其展开会谈。

无利不起早,莫老仙之所以如此殷勤,原因无外乎,万斯给印度准备了一份"大礼包",当然也可以说是"空头支票"。

经过会谈,莫迪和万斯对外宣布"美印在贸易协议谈判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未来五年,双方不但计划将贸易额提升一倍,还准备在19个经贸领域开展密切的合作。

消息传出后,整个印度为之一振,孟买的股票市场全线飘红,各大媒体也纷纷点赞,认为有了美国的技术和资本的加持,印度制造的崛起只是时间问题了。

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印度人提前开香槟的高调庆祝,立刻遭到了反噬--万斯前脚刚走,印巴后脚就在克什米尔打了起来,且冲突愈演愈烈,已从零星交火,变成了局部交战

昨天,印度率先对巴基斯坦发起了进攻。为了显摆,发起进攻前,印度大使还特意通知了美国,告诉他们这将是一次快速、精准的打击行动,不会使事态失控,请美国放心。

你猜特朗普听后怎么说?

特朗普说印度人"真可耻"!

哈哈!半个月前,万斯和莫迪还亲密得像一对兄弟,这才过去多久?印度人就变成了"可耻的兄弟",你猜莫迪知道后会不会骂人?

但更令莫迪丢尽颜面的事儿还在后面,印方发起突袭后,巴方立刻做出对等报复,战机紧急升空,直扑印度领空,经过一夜激战后,取得了击落6架敌机,己方无一伤亡的辉煌战绩。

号称"南亚第一军事强国"的印度,又一次被人扒光了底裤,在全世界吃瓜群众面前露了个大腚。

现在莫迪面临两难的选择:如果反击,战事可能失控,从局部冲突扩大成全面战争,印度会因此失去和平的发展环境,导致外资出逃,内资转向高投入、低收益的军工,从而拖垮经济。

如果不反击,又会显得莫迪很软弱,被人打了一个耳光却不敢还手,丢人到家了,搞不好,印度内部的反对党也会趁机闹事,逼他下台。

无论哪种结果,印度或莫迪都无法承受,所以对印度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事态的发展,我猜大概率是

印度空军为何会如此不堪一击?

说到底还是因为印度的制造业太拉胯了,撑不起印度人称霸南亚的雄心。

拿印度人自主研发的光辉战机为例,这个项目启动于20世纪80年代,从设计到量产,花了整整35年--够别的国家开发3款新机型了,开发过程中幺蛾子不断,原先要求所有技术必须国产化,但操作起来,不是发动机研发赶不上进度,就是航电系统屡出BUG,根本不能用。

搞到最后,印度人自己都失去信心了,开始大采购,发动机用美国的,航电系统用以色列的,外形设计抄法国的,总算在2015年向空军交付了首批量产的"国产"战机。

结果飞了一段时间后,5架光辉掉下来了两架,吓得连印度空军都不愿意再采购了,要不是莫迪逼着他们下单,估计光辉早停产了。

国产不行的话,还可以买呀!

比如,以色列的空军,完全美国制造,但丝毫不影响其战斗力。只要买得合适,飞行员训练得好,也能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

让人想不通的是印度人偏不,作为一个自视甚高的独立大国,他们觉得自己的武器供应不能依赖单个国家,必须多元化采购,才能保证安全。

说是这么说没错,但操作起来多少有点抽象。当前,印度空军装备了四种规制的战机--美制,俄制,法制,及自制。

每种战机的后勤、配套完全不一样,能自由驾驶苏30的飞行员,不一定会驾驶F16,即使训练成了各种战机都能开的通才,最后也是"样样通,样样松",和全套"东大"制造的巴基斯坦空军不在一个档次。

巴基斯坦的空军主打一个专一,除去少量美制外,近十几年,主力基本替换成了东大制造,加上巴方非常重视飞行员的培养,人机合一,所以在与印方冲突中,空军就没吃过亏,累计击落过86架印度战机。

军事工业是最能显示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领域。印度空军的现状无疑是印度制造的一个缩影,自身能力不行,又不愿意敞开大门欢迎外资,尽做一些半吊子的事情,搞到最后原地踏步,是外资也没挣到钱,本国制造业也没发展起来。

印度人想要搞好制造业,首先要摆正位置,承认自己的落后,光辉战机、阿琼坦克、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这些项目哪个不是虎头蛇尾?光辉战机频繁摔机,阿琼坦克压垮桥梁、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锅炉爆炸……教训还不够多吗?

但莫迪还在想着走捷径,今天和日本签个高铁合同,明天和美国签个贸易协定的,不肯踏踏实实的搞制造,只想通过小聪明获取外国的先进技术,做着一口吃成胖子的美梦。

如果印度再这么下去,认不清自己的定位,恐怕下次巴基斯坦空军就要飞到新德里的上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