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停止采购后,日本考虑增加美国大豆进口,帮助美国减少出口损失。与此同时,美方拒绝为中国外交官发放签证,施压意味相当明显,面对不公正待遇,耿爽火力全开。那么,中方为何停止采购美国大豆?针对美方拒发签证的行为,耿爽又说了什么?
"对等关税"政策生效后,坚信中国市场离不开美国商品的特朗普政府,一直试图用手中的"关税大棒"对华施压,逼迫中方先让步。然而,日本经济新闻日前发布的一份数据,彻底打消了美方的幻想。据报道,今年1月中旬以来,中国对美国大豆和玉米的预约采购量一直为零。而在此之前,美国生产商每月都能接到来自中国企业的多份订单。
虽说经历过"特朗普1.0时代"的贸易战后,中方就逐步降低了从美国进口大豆等农产品的比例,但直接"清零"美国大豆玉米订单这一举动,仍然向外界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中方反制美国关税霸凌的决心非常坚定。
据报道,减少进口美国农产品的同时,中方也加大了从巴西等国家农产品的采购量,甚至在4月上旬同巴西供应商签署了240万吨的大豆采购合同,以此保证国内市场稳定供应。有分析指出,与美国大豆相比,巴西大豆的价格上涨和供应链风险都要低得多,这让中方毫不担心美国大豆"断供"。
相反,美国大豆协会会长日前致信白宫,呼吁特朗普政府尽快与中方谈判并达成贸易协议,理由是对等关税持续下去,只会损害美国农民的利益,甚至让美国农业面临被摧毁的风险。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却主动伸出援手,计划增加美国大豆的进口量。报道称,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将于4月底访问美国,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举行会谈,寻求达成一系列关于美日贸易往来的协议。
有分析认为,首轮美日关税磋商收效甚微的情况下,日本政府考虑增加美国大豆进口,目的是为了换取关税谈判筹码。不过,美国大豆原本就占日本大豆进口总量的65%以上,日本国内的大豆需求量又稳定在每年350万吨左右。因此,消化如此之大的对华缺口,对日本来说,似乎不是一件容易事。更何况,即便美日两国达成一揽子协议,特朗普政府也未必会在关税问题上网开一面。
这一点,从特朗普政府一边寻求同中方谈判,另一边又不愿放弃对华极限施压的举措就可见一斑。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日前表示,美方仍然在滥用东道国地位,以"国家安全"为由,多次拒绝为中国外交官发放签证,甚至限制其家属就医和子女入学。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三年时间里,美国对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签证申请拒签率达到37%,这一数字远超平均水平,直接导致中方代表多次错过关键议题的投票。
对于美方这一将签证变为政治武器的行径,耿爽表示强烈反对。他强调,美国滥用东道国地位,不仅干扰联合国正常运作,还暴露出将"美国优先"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的霸权心态和霸凌做派。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就曾表示,如果美方继续限制其他国家代表入境,那么联合国"搬迁议题"可以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