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三点多,杭州萧山一个小区里,王先生的女朋友刚洗完澡,站在阳台晾衣服,一抬头,看见无人机就在窗外不到五米的地方悬着,镜头冲着屋里,她立马打电话报警,警察当晚就找到了飞手,是同一个小区的业主,可查了无人机的存储卡,没发现拍过什么,这事没完,几天后半夜十一点,又有住户拍到无人机在楼群间来回飞,十一假期刚搬来的陈先生也碰上了,那无人机贴着窗户垂直往上飞,像是在找人,大家心里都发毛,不是怕被拍,是怕有人盯着看。
法律上这事说不清,浙江和国家的无人机规定都没提居民区不能飞,只要不靠近机场、军事区这些地方,飞手就算合法,登记了名字,报了飞行路线,也没人拦你,可问题是,没人管你在别人家窗户前晃,物业没执法权,警察也不能收设备,最后只能调解,调解的结果常是没证据,不了了之,法律没写明白,监管就空着,飞手想怎么飞,基本没人管。
技术上也有问题,无人机在高楼之间容易断信号,一不留神就撞墙或者掉下来,有些飞手自己也说这地方不该飞,可他们还是飞,图个方便,图个好看,拍点日常照片发朋友圈,觉得挺酷,可对住户来说,哪怕没拍到什么,光是知道有人在天上盯着,心里就不踏实,律师讲,侵犯隐私不光是拍到什么,还包括让人觉得被监视,这种不舒服法院不好认定,可它确实存在。
其他城市已经开始动手了,上海和深圳有些小区划了禁飞区,高端住宅还装了电子围栏,无人机一靠近就自动报警,杭州这个小区不一样,旁边是山,风景不错,成了航拍爱好者常来的地方,没人管,也没人敢管,本地做无人机的企业说,他们给机器加了地理围栏,可消费级的机型很容易被绕过,技术跑得快,人跟不上,这不是机器的问题,是人的事。
有人开始谈更深层的事了,这已经不只是隐私的问题,谁有权利在别人家窗前飞呢,当科技能轻易穿过那些原本私密的空间,社会是不是也该重新想想该定什么规矩,以前我们管的是门和墙,现在得管天空和视线了,这不光是一个小区的事,也不光是一个城市的事,是所有住在高楼里的人,都躲不开的新问题。
现在没人说得清该谁负责,飞手说没违法,住户说被吵得受不了,物业说管不了,警察说没凭据,大家各说各的,谁也不牵头,有人提议飞之前先在社区报个备,有人建议定个低空飞行的规矩,教人怎么飞不扰邻,还有人说该多讲讲道理,让大伙明白天上飞的不是玩具,是能影响别人日子的东西,办法总归有,就怕没人真站出来,等出了事才来管就晚了。
天空不是没人管的地方,窗台也不是想看就能看的,飞手能飞,住户也想安安静静过日子,这事得大家一块儿商量,不是靠骂,也不是靠躲,得靠规矩,靠彼此认下的理儿,一点一点把分界线弄明白,不然哪天你正在洗澡,窗外又悬着一架无人机,你也没法儿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