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铁了心配合美国?中美刚翻脸,马科斯贪腐丑闻缠身,菲公务船强闯铁线礁挑事,不简单
2025年10月12日的南沙海域,一场蓄意的"擦碰"打破了平静。菲律宾3002、3003号公务船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闯入中国南沙群岛铁线礁附近海域,9时19分,菲3003船无视中方多次严正警告,以危险方式高速接近中方正常维权的海警21559艇,最终导致擦碰。从中国海警公布的现场视频能清晰看到,菲船擦碰后不仅未减速,反而加速冲撞,中方海警在警告无效后依法使用水炮驱离,整个处置专业规范、合理合法,责任完全在菲方。
这起挑衅绝非孤立事件,背后紧连着中美关系的微妙变化。就在此前几天,中国商务部于10月9日宣布对稀土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反制美国近期的恶意针对行为。美方随即反应激烈,扬言加征100%高额关税,并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中美经贸摩擦再度升级。历史经验早已证明,每当中美关系紧张,南海问题总会被人为升温,菲律宾此次挑事,很难让人不联想到其作为美国战略代理人的角色。
更值得关注的是菲律宾国内的乱象,马科斯政府正被多重危机包裹。虽然三份参考文件未直接提及贪腐丑闻细节,但从菲政府急于在南海制造事端的举动来看,其转移国内矛盾的意图十分明显。菲律宾国内民生问题突出,此前更有消息显示菲国防部长曾建议采取更激烈的对华行动,却被马科斯否决,这背后既有对中国实力的忌惮,也暗含对国内不稳定局势的担忧--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已逐渐累积,马科斯急需通过外部议题转嫁压力。
菲律宾敢如此频繁挑衅,很大程度上是寄望于美国的支持,可现实却给了它一记重击。美国智库发布的报告给七个铁杆盟友打分,日本被赞为"模范盟友",称其是美国在印太"最重要的盟友",办事有分寸且不会将美国拖入冲突;而菲律宾却被毫不客气地评为"负担"。原因很简单,美国真正关心的核心利益是台海,而非南海的几块礁石。菲律宾在南海闹得再凶,对美国而言也是隔靴搔痒,可一旦擦枪走火把美军拖下水,引发中美大规模军事冲突,却是特朗普政府最想避免的。
更让美国不满的是,菲律宾虽拥有位置绝佳的军事基地,却迟迟不明确承诺台海有事时无条件供美军使用。美国需要菲律宾在台海当"后勤基地",而非在南海这个次要战场到处点火,可菲律宾却主次不分--在台海问题上含糊其辞,在南海却异常激进。此前马科斯访美时,特朗普就曾当面提醒,中美关系大局不会因菲律宾在南海的小动作改变,潜台词就是"别折腾,你的动作无关紧要",可马科斯显然没听进去。
为了强化自身"筹码",菲律宾还在积极拉拢其他势力。近期日菲《互惠准入协定》生效后,两国很快在宿务举行首次联演,143名菲空军人员与30名日本航空自卫队成员,动用C-130运输机模拟灾害救援行动。表面看是人道主义演习,实则是为提升双边军事互操作性,给域外势力介入南海提供制度性便利。
此外,马科斯还跑去印度搞联合军演,试图拉拢更多外力入局,可这些举动终究没能换来美国的真正支持--就在中菲对峙紧张时,美国主力舰队却撤出西太平洋,一艘航母都没留,用实际行动告诉菲律宾"你的事自己扛"。中国对包括铁线礁在内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面对菲方反复挑衅,中方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掌控局势主动权。
从加强黄岩岛领海执法巡查,到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到依法公布南海标准地名,每一步都在强化对南海岛礁的管控。仅在仁爱礁附近,中方就部署了38艘包括军舰、海警船、渔船在内的船只,甚至派出万吨级"友好"号医院船,这姿态很明确:谈,大门敞开;动手,奉陪到底。
近期中美高层在加州会晤后气氛缓和,特朗普甚至公开表示很多全球挑战"需要中美共同领导",路透社还传出美国准备在芬太尼等问题上对华让步的消息。老大和"对家"开始握手言和,冲在前面的菲律宾彻底陷入尴尬。马科斯在动身前往APEC峰会前的公开演讲中,通篇只谈粮食、能源、投资、贸易,对之前挂在嘴边的南海安全问题只字不提,这种转变足以说明其内心的慌乱。
国际政治从来现实,所谓"盟友"不过是服务于自身利益的工具。菲律宾把南海当成全部筹码,却成了美国眼中的"烫手山芋"。继续挑衅,美国不支持、中国不客气;偃旗息鼓,又无法向国内交代。对于菲律宾这样的中小国家,在大国博弈中认清自身位置、找准利益诉求,远比盲目选边站队重要。把命运寄托在他国"承诺"上,最终很可能像现在这样,一腔热血换不来想要的结果,只落得"负担"之名,在南海的风浪中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