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不在场,加沙停火协议居然顺利签了!美国土耳其等四国担保,埃及建议美军进驻加沙 。

加沙停火协议文件签了,按理说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好消息,但实际上的氛围是差强人意的。

这场"和平峰会"有几个细节值得一提。

细节一:主角不在场,一场虚伪的狂欢。

这场美其名曰帮助加沙停火的和平峰会,其实就是美国唱的独角戏,充其量还有主办方埃及这些国家来捧场。

巴勒斯坦总统确实也出席了,但是直接与以军交火的哈马斯并不在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找了个由头缺席。

细节二:特朗普坚持把戏唱完,另有三国加入,一起给加沙停火作担保。

10月13日,埃及、美国、土耳其和卡塔尔领导人签署了一份加沙宣言,为停火协议作担保,积极推动加沙全面停火、完成换囚、撤军、人道主义援助等多项工作。

特朗普拍着胸脯,说这是"中东3000年没见过的和平机会"。

细节三:埃及公然拍马屁,邀美军进驻加沙。

在和平峰会召开之前,埃及外长阿卜杜勒阿明确表示,他们"需要美国的参与,甚至是部署地面部队"。

这显然与巴勒斯坦的诉求相左,所以从这里几不难发现,这个所谓的停火协议,大概又是面子工程。

首先第一个绕不过的坎--哈马斯根本没松口要"缴械"。

协议里明明白白写着,"加沙非军事化"是重建的前提,还得组新的民警部队管治安。

但哈马斯从头到尾就没提过"要把武器交出去"。

要是连最核心的"缴械"都谈不拢,协议里的"非军事化"不就是纸上画饼吗?

其次美军进驻这个建议,更像是各方在打自己的小算盘,根本没拧成一股绳。

埃及外长急着喊美军进驻,明显是怕哈马斯的势力从加沙渗到西奈半岛,干脆借美军的威慑力,把风险堵在加沙境内。

可美军那边早就把路堵死了,中央司令部司令库珀说得很直白,地面部队想都别想,顶多给设个"协调中心"。

毕竟之前在中东的亏,美国可没少吃,现在怎么可能再跳坑?

这时候土耳其又插了一脚,埃尔多安公开说愿意派土军去监督停火,还得了哈马斯的"谨慎欢迎"。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土耳其分明是想借着这个机会,把自己在中东的影响力再扩一圈,跟埃及、沙特抢话语权。

一边要驻军、一边坚决不派、还有一方想趁机捞好处,战后谁来管加沙的安全?总不能一直悬着吧?

更关键的是以色列国内那点矛盾,简直是给协议埋了颗定时炸弹。

民调数据摆得清清楚楚,66%的以色列人想结束冲突,甚至有45%的人要求内塔尼亚胡赶紧下台。

按说政府该顺着民意好好推进停火,可执政联盟里的右翼偏不。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借着"哈马斯拖延移交遗体"的由头,直接跳出来骂哈马斯"违反协议"。本·格维尔那些右翼部长更夸张,明着跟协议对着干。

内塔尼亚胡缺席峰会,说是"宗教节日",其实就是怕跟阿巴斯同场后,右翼盟友集体翻脸,自己的政府直接垮台。

连自己国内的意见都统一不了,这份签了字的协议,能算真正生效吗?

万一右翼找到更激进的理由,比如哈马斯再扣个人,会不会直接逼着政府撕毁协议?

这些答案,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2023年临时停火反复破裂的场景,恐怕还要再演一遍。

除了以上三点原因,加沙战后的治理权,更是个没解开的死结。

埃及提了个"15个无党派技术官僚管过渡期"的方案,听着挺具体,可细想全是漏洞。

这些人得先过以色列的审查关,哈马斯能认吗?加沙老百姓能信吗?

哈马斯从2007年就攥着加沙的治理权,行政体系、民生管理早就铺开了,怎么可能轻易交出去?

美国提议的"和平委员会",虽说有特朗普牵头,可除了喊口号,既没说清怎么筹重建的钱,也没提怎么保障援助物资能安全运到老百姓手里。

停火后拉法过境点是重开了,可50万返家的民众还是没水没电,连口热饭都难保证。

这不就是因为治理权没定下来,没人能牵头把事儿落到实处吗?

没有稳定的治理,就算停了火,加沙也只是"暂时没炮声",根本算不上真的和平。

最容易被忽略的还有伊朗的"沉默抵制"。

伊朗收到峰会邀请后直接拒绝,不仅仅是跟美国、以色列一直不对付,不愿同场。

哈马斯在换囚时故意拖遗体移交的时间,真主党在黎巴嫩和以色列的边境,至今还保持着高强度的军事部署。

这些小动作,到底有没有伊朗在背后递的话?

美国通过制裁断了哈马斯的融资路,连相关的加密货币都给没收了,这种高压手段,本来就把伊朗系势力的火气憋得够大。

要是后续停火出一点岔子,比如以军没按时撤军,伊朗会不会暗中给反以武装递武器,让冲突再起来?

回头看巴以这些年的事情,从2005年以色列撤军后加沙的治理混乱,到2023年临时停火反复破裂,哪一次真正的和平不是靠直接当事方坐下来谈出来的?

现在这份四国担保的协议,哈马斯没承诺缴械,以色列没解决内部分歧,美国、埃及他们在驻军上各说各的,治理权也没个准谱,本质上就是各方暂时"累了,先歇会儿"的约定,根本算不上真的和平方案。

所以这样的停火,真能撑过下一个月吗?加沙200万老百姓想要的稳定,又要等到什么时候?

这些问题,美国显然没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