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或将迎来女总统?哈里斯释放强烈暗示:可能再次竞选美国总统,对华打"贸易战"算盘
据财联社报道,当地时间10月26日,美国前副总统哈里斯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抛出了一枚政坛"信号弹",她明确暗示自己"有可能"在2028年竞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首位女性总统。这是这位2024年大选败选者首次公开谈及下届竞选计划,环球网、财联社等多家媒体第一时间跟进报道,让沉寂不久的美国大选话题再度升温。
采访中哈里斯的表述颇显政客技巧,一边说"美国未来数年肯定会有女性总统",一边给自己留足余地,称"服务的方式不止竞选总统一条路"。有趣的是,就在她释放参选信号的同一周末,加州州长纽森也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中承认"会认真考虑参选",民主党内部的2028年总统席位之争已悄然拉开序幕。更耐人寻味的是白宫的反应,发言人阿比盖尔·杰克逊直接尖锐回击,称哈里斯该明白"美国人民不在乎她的谎言",这场提前三年的预热战火药味已然十足。

哈里斯的参选铺垫早有迹可循。她上个月推出的回忆录《107天》就是最明显的造势工具,书中详细描述了2024年拜登突然退选后,她临时接棒竞选的经历。书里特意提到,当初让80岁的拜登考虑连任"太鲁莽",自己本想劝阻又怕被指"自私不忠诚"。这种表述堪称精妙,既悄悄撇清了2024年败选的责任,又塑造了"有判断力、顾全大局"的形象,为2028年的竞选人设埋下伏笔。更关键的是她今年8月的决策--放弃胜算极高的加州州长竞选,要知道这个职位曾被视为她的"安全牌",放弃意味着她已将全部精力锁定在白宫宝座上。
作为美国首位少数族裔女性副总统,哈里斯的政治资本相当独特。从加州总检察长任上推动打击校园性侵政策、改革保释制度,到联邦参议员时期聚焦医保与移民议题,她的履历始终贴着"服务民众"的标签,这对民主党核心的少数族裔与女性选民有天然吸引力。2024年临危受命的全国竞选经历,更让她积累了远超地方官员的知名度,这是纽瑟姆、布蒂吉格等潜在对手难以比拟的优势。

但她的短板同样致命。皮尤研究中心与盖洛普的最新民调显示,在民主党初选支持率排名中,她落后于布蒂吉格、哈克比等对手,不少选民至今对她缺乏信任感。民主党内部对2028年的路线分歧更让她处境微妙,很多人想摆脱"拜登时代"的阴影,而她作为前副手,显然与这段历史深度绑定。新书里"暗批拜登团队"的说法已被对手抓住把柄,指责她"没担当",这种党内争议很可能成为她参选路上的"绊脚石"。
最值得关注的是哈里斯的对华政策倾向,这直接关系到亚太安全格局。她在参议院任职期间就多次炒作"中国5G、人工智能威胁论",公开支持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结合美国政坛的一贯逻辑,"对华强硬"从来都是拉票的"安全牌",既能讨好保守派,又能争取制造业选民支持。若她正式参选,大概率会升级这套说辞,炒作"中美贸易逆差""供应链回迁"等议题,甚至可能在高科技领域提出更严苛的限制措施。
这种政策算盘看似精明,实则忽略了基本事实。中美经贸早已深度绑定,2024年数据显示,美国农民向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占其出口总量的18%,一旦重启贸易战,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依赖中国市场的群体。美国消费者也难逃影响,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最终都会转化为零售价的上涨,让本就面临通胀压力的普通民众雪上加霜。更不用说科技领域的"脱钩",全球产业链分工不是政客的竞选口号能轻易割裂的,强行推动只会让美国企业丧失竞争优势。

哈里斯的参选暗示,本质上是美国政坛权力游戏的常规操作。距离2028年大选还有三年,现在的民调与表态都只是"前菜",后续民主党内部的资源争夺、政策博弈才是真正的较量。但无论她最终能否拿到提名,对华政策的"强硬牌"大概率会成为竞选标配,这一点需要保持高度警惕。毕竟对政客而言,选票永远比现实利益更重要,至于贸易战背后的民生代价,恐怕不会被纳入他们的竞选算计中。美国会不会迎来首位女总统尚未可知,但这场提前打响的竞选战,已经开始释放影响全球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