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届东盟峰会闭幕!菲律宾接棒,赶在马科斯上任之前,东盟抢先一步和中国敲定了一份重要协议

据看看新闻报道,10月28日,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第47届东盟峰会落下帷幕,这场峰会留下的两个关键动作,足以影响未来几年东南亚的地缘格局。当天上午,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和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和工业部部长扎夫鲁,在中方高层与东盟各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正式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议定书》;到了闭幕式环节,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手持轮值主席国木槌,亲手交到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手中,后者正式接下2026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的担子。

这两件事凑在同一天,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门道--东盟就是要赶在马科斯上台前,把和中国的经济合作框架彻底"钉死"。毕竟过去几年菲律宾在南海的动作太显眼了,从仁爱礁的军舰搁浅,到黄岩岛周边的频繁挑事,再到动不动就联合外部势力炒作议题,几乎每次都在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现在马科斯要执掌东盟,外界最担心的就是他把这个区域合作平台,变成自己在南海问题上发声的"私家麦克风",甚至用主席国身份绑架整个东盟的议程。

东盟其他国家可不傻,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南海问题只是和中国关系里的一小部分,经济合作才是真正的命脉。有组数据摆在那:中国已经连续16年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连续5年坐稳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2024年双方贸易额直接冲到9823亿美元,比自贸区刚起步的时候翻了17倍。这笔账谁都会算--跟着美国凑热度,最多能换来几句口头的政治表态;但和中国稳住合作,到手的是实实在在的投资、产业链机会和民生红利,根本不是一回事。

再看这次签的3.0版议定书,可不是简单的"升级",而是把中国和东盟的合作从"传统买卖"推向了"新质绑定"。回溯一下自贸区的发展就知道,2010年1.0版生效,核心是让货物自由流通;2015年2.0版加了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合作维度更宽了;这次的3.0版直接引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这些前沿领域,还有高标准贸易规则。这意味着以后东盟国家和中国在跨境支付、数据流通上能更顺畅,中国的新能源、电动车、光伏产品也能更顺利进入东南亚市场,东盟国家则能借着这些合作吸引投资、完善自己的产业链,说是给双方经济关系装了"涡轮发动机"一点不夸张。

东盟急着在马科斯上任前敲定协议,还有个深层考虑--防止个别国家打乱集体节奏。虽然马科斯也说过,明年要推进《东盟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东盟3.0版协议,但东盟心里有数,菲律宾近年在南海的态度反复,万一等马科斯上台后,带着自己的"私货"拖延甚至修改协议,那中国和东盟过去十年的布局可能就白费了。现在协议一签,大框架定死,后面就算有人想"掀桌子",也没那么容易动摇根本。

更值得琢磨的是马科斯接棒前后的表现。峰会前一天,他还在东盟-美国峰会上炒作南海问题,说什么对"危险操作和胁迫行为"感到遗憾,这套说辞和西方炒的"中国胁迫论"一模一样,明摆着是想把南海的水搅浑。接棒主席国时,他又表态要"对话、和平与稳定",恪守国际法,这种前后的反差,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的真实意图--会不会想用主席国身份,把东盟的注意力都引到南海争端上,为菲律宾的单方面诉求造势?

更危险的是外部势力的动作。就在马科斯接过主席国木槌的时候,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立马凑上来,宣布日菲原则上达成《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ACSA)。别看着协议只是说联合军演时互相提供燃料、食品,实际上这已经把日菲防务合作拉到"准同盟"级别了。再加上9月刚生效的《互惠准入协定》(RAA),以后日本自卫队能更方便地进出菲律宾基地,甚至借演习名义在南海常态化部署。

日本这步棋打得很精,想借着菲律宾撬动东盟的安全架构,推进自己的"印太战略";马科斯大概是想靠日本的力量平衡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多加点筹码;美国则乐见其成,正好借日菲联动加固对华"第二岛链"。但这套组合拳风险太大,一旦军事合作升级,南海很可能变成"火药桶",东盟也会被拖进大国博弈的漩涡,这绝对不是多数东盟国家想看到的。

不过现在来看,东盟已经提前做好了应对。3.0版协议一签,相当于整个东盟用行动表态:经济优先,其他杂音一边去。马科斯就算想在南海搞动作,也很难绑架东盟集体意志--毕竟没有哪个国家愿意为了无休止的争端,放弃眼前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中国这边也留了余地,外交部早就说过"愿与菲方通过对话协商妥处涉海分歧",《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南海行为准则"磋商都是现成的缓冲带。

接下来一年,马科斯大概率会在南海搞些"小动作",比如联合美日军演、在国际论坛发声,但在东盟框架下,他不得不跟着推进和中国的经济合作。毕竟协议已经签了,东盟的集体意志摆在那,菲律宾要是硬要当"绊脚石",最后只会被孤立。这次东盟和中国的"先手棋",不仅稳住了双方的经济合作大局,更给亚洲区域合作开了个好头,就算后面有波折,大方向也不会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