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斩首计划"曝光!绍伊古捡回一条命,俄罗斯顺藤摸瓜揪出了3个内奸,"报复行动"说来就来。

俄罗斯媒体的一则爆料突然引爆舆论,内容是一个"破坏性小组"受乌克兰情报机构的指使,曾计划暗杀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在俄媒曝出这个消息的几天前,俄联邦安全局确实发布公告,宣布挫败了一起针对俄高官的恐怖袭击图谋。

但当时俄联邦安全局并没有透露俄高官的具体职务,只是说乌克兰方面计划在该官员前往公墓祭拜亲属期间动手。这就和俄媒爆料的消息吻合上了。

俄媒说,乌克兰想在绍伊古母亲忌日当天,在莫斯科特罗伊科罗夫斯科耶公墓用藏炸弹的花瓶搞袭击。

好在俄安全部门提前动手,抓了两名俄罗斯公民和一名中亚移民,绍伊古才算捡回一条命。 乌克兰为啥偏要铤而走险,把目标锁定在绍伊古身上?

答案很简单,绍伊古不是俄政坛的普通人物,而是普京倚重的"定海神针",更是支撑俄军打持久战的核心关键。

从职务来说,俄安全会议秘书的身份让他能深度参与所有核心安全决策,而他真正的"杀伤力",在于主导俄罗斯的军工联合体。

"柳叶刀-4"巡飞弹月产量突破5000枚,是去年的三倍。

这些能让俄军在前线持续施压的硬家伙,全靠绍伊古统筹协调,把军工产能拉到了峰值。

更重要的是,绍伊古和普京三十多年的合作关系,让他成为俄权力核心的"压舱石"。

他不仅推动了俄军军区重组、深化对朝军事合作这些关键动作,还敢在舆论场上硬刚西方。

今年5月,他直接点名西方对乌援助违反《联合国宪章》,戳穿了西方打着"正义"旗号干涉他国内政的真面目。

对乌克兰来说,除掉绍伊古可是"一石三鸟"。

既能打乱俄军的指挥链和军工补给,又能打击俄高层的凝聚力,还能靠这份"投名状"向西方要更多军援。

但话说回来,乌克兰这么做,更多是正面战场打不下去后的无奈之举。

今年以来,乌军的颓势越来越明显。

俄军"夏季攻势"拿下近5000平方公里土地,红军城这些关键据点被合围,乌军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根本没能力组织有效反攻。

再加上西方援助跟不上,美国承诺的关键武器也迟迟不到位。

兵力不够、武器短缺,正面硬拼打不过,乌克兰才把心思放在了"斩首"这种成本低、威慑力强的非对称战术上。

这场针对绍伊古的暗杀,并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乌克兰"斩首战术"不断升级的结果。

今年9月,就有乌特工伪装成老太太,拿着藏炸弹的拐杖想袭击俄防长的座驾。

去年10月更狠,俄军三防部队司令基里洛夫遇袭受伤,作战总局副局长莫斯卡利克直接被暗杀身亡。

短短三个月,乌克兰的暗杀目标从俄军中将升到安全会议秘书,袭击手段也从街头伏击,变成利用私人祭拜时机的精准暗算,可见他们有多急于靠这种方式破局。

不过乌克兰策反内奸的套路实在没什么技术含量,专挑有弱点的人下手。

这次被抓的3个涉案人员里,两名俄罗斯公民是染有毒瘾的夫妇,乌情报机构用管制药物美沙酮当报酬,就把他们拉上了贼船。

另一名中亚移民则是被金钱诱惑,负责盯梢和运输装置。

这种靠利益捆绑的合作,本身就充满漏洞,因为立场不坚定的人,行踪很容易被追踪。

而且乌克兰显然低估了俄罗斯的反间谍能力。

俄安全部门早就截获了他们的加密通信,一路跟着涉案人员的轨迹,等这对夫妇安放完炸弹花瓶返程时,当场实施抓捕,还查获了没引爆的爆炸装置、监控摄像头,以及和乌情报部门的通信记录。

到头来,乌克兰不仅没有实现目标,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战术短板,并因此招致了俄罗斯更猛烈的报复。

11月19日,俄军用高精度导弹和无人机空袭了基辅、哈尔科夫等地的乌情报机构据点和军火库,这很明显就是乌军"斩首行动"的回应。

随着冬季来临,俄军在能源打击和地面推进上的优势会更明显。

乌克兰现在该想的,不是怎么靠暗杀俄高层博眼球、要援助,而是该认清现实,靠投机取巧换不来胜利,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

至于其他想给乌克兰站台的西方国家也该掂量掂量,跟着煽风点火,最终可能会被卷入更大的冲突漩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