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涛慕思·博格 翻译/薛凯桓】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生产总值已增长20倍。这一增长由两部分构成:全球人口增长3.5倍,全球平均收入增长近6倍。

这种巨大的经济增长给地球带来了沉重负担:有限的自然资源被消耗殆尽,森林等再生能力遭到破坏,土壤、空气和水源正遭受污染。污染问题涵盖导致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排放(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六氟化硫和三氟化氮),以及产生其他人为污染物--大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土壤/水体/食物中累积的重金属(汞、镉、铅、砷)与塑料、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DDT、多氯联苯、二噁英、呋喃),还有多环芳烃、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邻苯二甲酸酯等有害工业化学品,以及农药和除草剂等。

人类活动正通过上述种种方式加速破坏自然环境与气候,进而在当下和未来引发人类健康与生物多样性的大规模损害。以具体数据为例:2018年,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空气污染估计造成870万人死亡,约占全球死亡总数的七分之一,主要诱因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中风和癌症发病率的上升。

巨大的经济增长及其附带的负担并未得到公平分配。若全球最贫困群体的收入能与全球平均收入同步增长6倍,极端贫困本可成为历史。但现实是,约半数人口仍在遭受一种或多种的剥夺,也无力负担健康饮食,每年有数百万人因贫困的相关因素过早离世。

图上文字:联合国对极端贫困的定义是每天生活费不足1.90美元,世界上9%的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图中将极端贫困水平分为:每天1.9美元/每天10美元/每天30美元/每天100美元四个水平。图下文字:2022年全球收入分配情况,数据来源为《我们的世界数据》,以"国际美元"为单位,代表在美国用1美元能购买的商品或服务。仅约6%的人类拥有全球平均收入或更高的收入水平,而约40%的人口生活在平均收入的十分之一以下。

另一方面,全球贫困人口承受着远超其应担份额的生态退化代价--他们更缺乏能力规避或抵御极端天气(如酷暑)、自然灾害、热带疾病蔓延、食物与水资源短缺,以及海平面上升等风险。

自然正义原则指出,从损害他人利益的活动中大幅获益的人,理当与受损害的一方分享部分收益。但在现行国际法框架下(其制定过程主要由北大西洋地区的强国主导),这种补偿义务并不存在:工业化国家可无限制地向他国转嫁生态外部性(指经济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译者注),且无需承担责任或接受处罚。

然而,现行国际法却要求资金进行反向流动:若较贫困群体寻求生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为使用北方国家(发达)的创新者研发并申请专利的绿色技术支付垄断租金。这些创新者凭借金融与人力资本的巨大优势,在创新竞赛中占据压倒性优势。根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南方国家必须执行相关专利,进而为处理主要源自北方国家的生态问题支付许可费用。

在2009年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缩写为"COP15")上,23个富裕的西方国家("Annex-II")勉强同意为全球南方"调动"国际气候资金,承诺到2020年融资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经合组织(OECD)在2022年宣布这一承诺最终兑现,据称当年的融资达1159亿美元。而在2024年阿塞拜疆COP29会议上,各国又承诺到2035年将气候融资提升至每年3000亿美元。

但这些资金仅能覆盖全球南方因气候变化所承担成本的极小部分--据格兰瑟姆研究所(2024)估算,这一成本高达每年2.4万亿美元。问题的复杂性还不止于此:乐施会(创建于英国牛津关于国际发展及救援的非政府组织,Oxfam)基于OECD数据指出,所谓的气候融资中约四分之三为贷款,这进一步加重了不发达国家本就高企的债务负担(Oxfam 2023)。

此外,气候融资也可以算作发展援助--即使是条件优惠的贷款。因此,富裕国家常通过将发展援助转向环境项目,以零成本方式履行气候融资承诺。国际关怀协会(CARE International)在2023年的报告显示,捐助国将其申报的93%气候融资资金同时计入发展援助。如此一来,2022年计入的1160亿美元国际气候融资与2110亿美元发展援助,实际合计仅2190亿美元。

最后一个问题在于,官方对国际气候融资的追踪仅关注资金支出或(更常见的)放贷规模,却忽视其实际影响。这种核算方式削弱了气候融资的有效性,决策者可借此将有效性目标让位于其他政策诉求,例如为捐助国创造就业机会或取悦捐助国的大型企业等。

特朗普政府宣布美国不再关注海外贫困问题,这一决定引发广泛关注,其他西方国家也迅速跟进削减援助。此举确实对世界粮食计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基金、疫苗免疫联盟、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国人口基金和国际移民组织等多边机构的工作造成了冲击。但特朗普政府的削减对穷国减少生态损害的能力影响有限--毕竟国际气候融资本质上多为"空头支票"。然而,特朗普的政策却通过逆转环境保护措施、阻碍绿色技术扩散、支持化石燃料开采与消费等方式,加剧全球生态破坏。

在这片日益黯淡的图景中,中国是一道希望之光。中国创新者在绿色创新领域贡献卓著,2016-2022年首次提交的绿色低碳专利申请中,中国占比达58.2%(CNIPA 2023,5)。中国对绿色技术的应用也极为迅速--例如,中国当前的新车销量中约40%为电动汽车(美国这一比例不足10%)。凭借这一亮眼成绩,加之美国退出生态责任,以及对发展中国家所受不公的深切共情,中国有资格也有能力引领全球遏制生态退化的斗争。

在中国的领导下,人类仍有望通过制定并实施以效果为导向的机制,推动高效绿色技术的快速研发与普及,从而赢得这场生态战役。正如中国国家领导人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中国是推动全球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者和重要贡献者......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不会放缓应对气候变化的步伐,不会减少对国际合作的支持,不会停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

References:

1.CARE, "Double-counted climate finance means poorest pay the price," September 18, 2023. https://careclimatechange.org/double-counted-climate-finance-means-poorest-pay-the-price

2. CNIPA (China 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Administration). 2024. 2023 Report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Green and Low-carbon Technology Patents Worldwide. https://english.cnipa.gov.cn/art/2023/7/6/art_3262_186148.html

3. FAO, IFAD, UNICEF, WFP and WHO. 2024. The State of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 in the World 2024 - Financing to end hunger, food insecurity and malnutrition in all its forms. FAO. Retrieved from https://doi.org/10.4060/cd1254en

4. Grantham Research Institute o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 2024. "New report recommends COP29 negotiations on climate finance should focus on mobilising $1 trillion per year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by 2030."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November 14. https://www.lse.ac.uk/granthaminstitute/news/new-report-recommends-cop29-negotiations-on-climate-finance-should-focus-on-mobilising-1-trillion-per-year-for-developing-countries-by-2030

5. Oxfam. 2023. "Climate Finance Shadow Report 2023: Assessing the delivery of the $100 billion commitment." June. https://oxfamlibrary.openrepository.com/bitstream/handle/10546/6211500/bp-climate-finance-shadow-report-050623-en.pdf

6. He Yin. 2025. "China is a steadfast actor in promoting global green development." People's Daily, May 6. https://en.people.cn/n3/2025/0506/c90000-20310727.html

7. Roser, Max. 2021. "Data Review: How Many People Die from Air Pollution?" Our World in Data. https://ourworldindata.org/data-review-air-pollution-deaths

8. Vohra, Karn, Alina Vodonos, Joel Schwartz, Eloise A. Marais, Melissa P. Sulprizio, & Loretta J. Mickley. 2021. "Global Mortality from Outdoor Fine Particle Pollution Generated by Fossil Fuel Combustion: Results from GEOS-Chem." Environmental Research 195, 110754,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13935121000487

9.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2005. 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s Amended by the 2005 Protocol Amending the TRIPS Agreement. Annex 1C. Geneva.https://www.wto.org/english/docs_e/legal_e/trips_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