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间酒吧把"外国客人是VIP"挂在嘴边,让女演员娄馨月挪到陌生外国人旁边坐,被拒后丢出一句"别给脸不要脸"

2025年11月9号,演员娄馨月和朋友在北京一家酒吧喝酒,服务员几次过来要求她和一位外国男子拼桌,娄馨月起初客气地拒绝了,但对方仍然坚持,后来她态度稍微强硬了些,结果服务员就对她甩脸色,这件事她没有忍气吞声,在11月24号左右发布了视频,还把监控截图也公开了,酒吧方面之后承认错误,处罚了员工,老板也亲自出面道了歉。
这件事表面是服务态度的问题,实际上没那么简单,服务员不是随便找茬,可能他觉得外国客人更重要,需要优先照顾,这种想法在一些接待外宾的地方很常见,大家都心里明白却不说破,也没人出面管,现在娄馨月公开点破这件事,等于把藏在暗处的潜规则摆到了明面上。

不止这一家酒吧有这种情况,之前咖啡馆和商场也常遇到类似的事,老外总能占到好位置,他们排队不用等很久,结账的时候也常常优先,员工心里都清楚,服务好外国人就是表现积极,说不定还能得到表扬,这种习惯跟过去那种"外宾优先"的老想法有关,也跟现在一些商家认为洋气就代表高端的看法连在一起,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大家都默认这么做了。
娄馨月这个人身份比较特别,她平时演戏演的都是独立有主见的女性角色,这次站出来不只是为自己说话,更像是替很多人发声,以前遇到这类事情大家多数选择不说或者退让,她直接拍视频发到网上,借助社交平台把事情传开,说明现在普通人也有能力表达意见,不用害怕商家。
在国外一些地方,如果服务员主动安排本地人和外国人拼桌,可能会惹上法律纠纷,中国法律没有直接说明这种行为算不算歧视,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提到商家不能区别对待顾客,文旅部最近发布了文明服务指南,但里面没有具体讲怎么处理"身份优先"的问题,所以目前只能靠舆论推动改变,制度方面还是空白。
娄馨月不是什么大明星,家里条件也普通,大家喜欢她,是因为她演的角色贴近生活,这次她站出来说话,观众很容易联想到自己,换成谁都会觉得烦心,她没有哭哭啼啼,也不摆明星架子,就是把事情原原本本讲出来,反而让人觉得更可信,这件事能引起这么多人关注,不是因为她有多红,而是她说出了很多人心里憋着没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