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刷到个事儿,给我气笑了:有姑娘买衣服只穿7天,吊牌都不摘,卡着退货期寄回去--美其名曰"天天穿新衣服不重样",可这"新"是拿商家的钱堆出来的。

你可能没细算过:一件衣服从工厂到你手里,商家要贴运费、贴包装、贴人工,卖出去一件本来就赚不了多少。结果你穿了一周,吊牌一剪都没剪,直接退回去--商家这衣服没法二次销售,只能当"残次品"处理,等于白贴了所有成本。

更气人的是,这种"穿完就退"的白嫖党,还不是少数。

之前总听女装店老板吐槽"退货率快到70%了",我以为是衣服质量差、版型丑,直到看了后台数据才知道:这70%里,至少一半是"穿完就退"的白嫖党。

有商家晒出聊天记录:有顾客穿新裙子去参加婚礼,回来就说"不喜欢"要退;有顾客穿新外套挤了三天地铁,吊牌还挂在腰上,转头说"尺码不合适";更离谱的是,有人买了件羽绒服,穿了一整个冬天,开春了说"没穿过"要退--商家拆开包裹,里子全是汗渍。

这些人不是"买衣服",是"租衣服",还是"免费租"。

他们算得门儿清:平台有"7天无理由退货",只要吊牌不摘、衣服没脏,就能全额退款。于是每天换一件新衣服,一分钱不花,还得吐槽"这衣服质量也就那样"。

可他们没想过:商家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一件标价100块的衣服,商家的成本可能要60块:面料20、加工15、包装5、运费10、人工10。要是这衣服被白嫖党穿了7天退回来,商家不光赚不到那40块利润,还得再亏60块成本--等于卖一件亏一件。

那商家怎么办?只能涨价。

本来100块能买到的衣服,现在得涨到150--多出来的50块,就是用来对冲"白嫖党退货"的亏损。最后买单的是谁?是那些真的想买衣服、不会穿完就退的普通人。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网上的衣服越来越贵了?不是面料突然涨价了,是商家被白嫖党逼得"不得不涨"--不涨价,连成本都回不来。

更讽刺的是,这些白嫖党还特别理直气壮。

有人说"7天无理由退货是平台给我的权利",有人说"商家赚那么多,亏一件怎么了",甚至有人骂"不让我退就是服务差"。

可"7天无理由"的初衷,是"衣服真的不合适可以退",不是"让你免费穿一周";商家赚钱是本分,但没义务为你的"白嫖"买单。

就像有个商家在包裹里塞的纸条写的:"我们做衣服是为了让合适的人穿上,不是让您穿一周再退回来。小店经营不容易,求您手下留情。"

这话看得人鼻子发酸--小商家本来就没多少利润,被白嫖党这么一折腾,可能半个月的活儿都白干了。

我有个开女装店的朋友,去年关了线上店,只做线下--不是线上不赚钱,是被白嫖党逼的。

她给我看后台:上个月卖了200件衣服,退了130件,其中80件是"穿完就退"的。她算了笔账:这80件衣服的亏损,够她付两个月的房租。"与其在线上给白嫖党打工,不如线下做熟人生意--至少来买衣服的人,是真的想买。"

现在很多小商家都在这么做:要么把"7天无理由"改成"3天",要么在详情页写"穿过后不退换",要么直接关了线上店--可这么一来,真正想"试穿合适再买"的顾客,反而没了便利。

这就是白嫖党的"蝴蝶效应":他们占了一点小便宜,却让整个市场的规则都变了味。

其实"7天无理由退货"是个好规则,它保护的是"消费者的合理权益",不是"白嫖的权利"。

你买了衣服,试穿后发现尺码不对、版型不好,退了没问题;但你穿去约会、穿去上班,穿够7天再退,这不是"维权",是"占便宜"。

而占便宜的代价,最后都会落到所有人头上:衣服越来越贵,商家越来越谨慎,真正想买衣服的人,得花更多的钱,才能买到以前100块就能买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