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上午9时30分,福州市上空再度响起防空警报的轰鸣声。这是自2006年起,福州连续第20年在4月21日试鸣防空警报。这一天不仅是城市防空能力的"年度体检",更是对82年前福州首次沦陷于日军铁蹄下的历史警醒。警报声中,市民们停下脚步,在肃穆中铭记国耻,在演练中筑牢国防意识。
一、警报试鸣全城联动,三色信号传递国防意识
2025年的防空警报试鸣于4月21日上午9时30分准时启动,持续至10时03分,覆盖鼓楼、台江、仓山、晋安等12个县(市)区。试鸣分为三个阶段:
- 预先警报(9:30-9:33):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提示市民做好空袭防御准备;
- 空袭警报(9:45-9:48):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模拟敌机临空,需紧急疏散;
- 解除警报(10:00-10:03):连续长鸣3分钟,宣告威胁消除。
试鸣期间,全市学校、社区和企业同步开展防空疏散演练。在福州地铁2号线董屿·福建师大站,全省首个地铁人防宣教基地内,近千名闽侯学生通过模拟场景学习掩蔽技巧。市民马春感慨:"警报声让我们牢记,和平年代的幸福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二、为何选在4月21日?一段血色记忆的苏醒
福州将防空警报试鸣日定为4月21日,源于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1941年4月21日,日军发动"福州作战-C4号作战计划",海空火力狂轰滥炸后,福州首次沦陷,日军实施"三光政策",制造无数惨案;
2005年前,福州试鸣日原为8月17日(解放日),后经福建农林大学郭桂荣教授等建议,改为4月21日"沦陷日",以更直接警示民众勿忘国耻。
福州市国防动员办公室负责人表示:"选择沦陷日鸣警,是为了让历史记忆转化为民族自强的动力。
三、人防工程升级,打造"地下长城"
近年来,福州市持续推进人防设施建设:
警报网络扩容:2025年新增四城区50台、县区23台警报器,年内计划再增50台,提升覆盖率
平战结合工程:地铁2号线、越洋图书城等场所融入人防功能,新增防护面积150万平方米
宣传教育深化:烟台山人防工程改造、马尾船政时空隧道等历史遗址纳入国防教育基地。
福州市政府强调,试鸣警报既是法律要求(《人民防空法》《福建省人民防空条例》),更是"居安思危"的常态化实践。
结语
82年前的警报声是屈辱的哀鸣,今日的警报声则是自强的号角。当福州人防工程如"地下长城"般延伸,当年轻一代在演练中学会生存技能,历史的伤痛正转化为守护未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