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后的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伊朗正积极推进与核协议相关的外交议程。先是定好了与英国、德国、法国的多边会谈,随后又宣布,将先与中俄在德黑兰举行核协议三边会议。

这也是伊朗与以色列停火后,我们首次派代表前往德黑兰。

【停火之后,佩泽希齐扬政府终于等到了中俄代表】

至此,除了美国以外,伊朗成功在首都凑齐了当年伊核协议的主要缔约国,而在与欧洲三国对话之前,伊朗还是要提前与中俄这两个合作伙伴通气,继续协调立场。

不仅如此,哈梅内伊的高级顾问拉里贾尼近期也低调现身莫斯科,当面向普京通报中东局势,以及伊朗核计划的相关问题。

以上会话的背景是,伊朗已经接到了来自欧盟的通牒,如果美伊核谈判不能恢复,或者产出具体成果,那么法国、德国、英国将在8月底恢复对伊朗的制裁。

伊朗则反驳说,欧盟应该建设性地参与伊核协议,放弃威胁和施压的路径依赖,所谓的"迅速恢复谈判"论调既缺乏依据,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对于伊核协议,欧盟的心态非常纠结,一方面希望美伊重新达成协议,好方便自己和伊朗做生意,一切回到当年伊核协议达成不久后的状态;

【伊朗先见中俄代表,做好万全准备再去和欧盟对话】

但另一方面,欧洲立场上又向美国看齐,即便私底下对美国单方面退出协议颇有微词,但不会因此对伊朗释放出一些积极信号。

如果可以的话,欧盟更想袖手旁观,静等美国和伊朗谈出个所以然,而不是卷入中东地缘冲突的泥潭里。

也就是伊朗与以色列的"十二日冲突"之后,欧洲也没办法置身事外了,再怎么说,德法英都是伊核协议的缔约方,一直沉默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而在与欧洲对话之前,伊朗还是要先与中俄协调,中俄伊类似的三边会议,已经于4个月前在北京举行过一轮了,当时还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相互尊重的政治接触,是唯一可行选项。

另外,我们还不点名地表示,伊核协议有关方应该致力于消除矛盾的根源,放弃武力威胁和制裁施压。这说的不只是美国,还包括作壁上观的欧洲三国。

【十二日冲突,打成了"皆大欢喜"的局面】

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伊朗光靠自己,是做不到与美欧互相尊重的,双方也没有建立互信的空间。

当年单方面撕毁协议的是美国,现在要求达成协议的还是美国,好话赖话不能全让美国来讲,更不能让美国随心所欲地摆弄伊核问题,想留就留,想走就走,那不是协议,而是不平等条约。

谈判陷入僵局,主要还是铀浓缩这点存在尖锐矛盾,美国要求伊朗彻底放弃铀浓缩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一劳永逸地保证伊朗不会发展核武。

伊朗则强调,自己不会放弃和平发展核能的权力,更不会停止铀浓缩活动。就目前的局面来说,伊朗想要对美以同盟形成足够的威慑,只能围绕"重启武器级铀浓缩"活动做文章,但这始终是治标不治本。

【中俄伊已经在北京举行过类似的三边会谈】

美伊几轮谈判相持不下,直接导致了伊朗与以色列的"十二日冲突"。美国不但亲自下场,还喊话伊朗"无条件投降"。

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也知道了,这场冲突,最后是点到为止,打成了一副"皆大欢喜"的局面,但可能只有以这种方式收场,各方都觉得自己是胜利者,才不至于让局势进一步升级。

不过停火能维持多久,始终取决于伊核协议谈得怎么样,更具体来讲,就是美伊围绕铀浓缩的分歧,能不能得到解决。

现在双方是寸步不让,这时候多少需要第三方的介入了。

对铀浓缩问题,欧洲对此没有什么特别的立场,不过9月前恢复制裁的"最后期限",是英法德三国外长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通过电话后,一致同意的。

【伊朗希望与中国在伊核协议上多多协调】

由此可见,本周在德黑兰举行的欧伊对话,欧盟那边是来者不善。

伊朗的对策是,依托中俄伊三边互动,为自己在面对美欧时提供更多底气。

俄罗斯这边,伊朗并不完全放心,主要是俄罗斯在伊核协议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很暧昧,伊朗也不清楚,俄罗斯会不会为了推动美俄对话,在立场上更倾向于美国一些。这个和事佬,对俄罗斯而言并不好当。

之前就有消息说,普京政府要求伊朗接受美国的条件。不过克宫那边迅速否认,声称这一报道属于"政治诽谤"。

相比起来,中方的态度是明确、一贯的,是伊朗理想的"强援"。

问题在于,伊朗不发展核武的承诺,光有中俄买账还不够,如何让地区国家和美欧相信,伊朗不会迈出实质性的那一步才是关键。

在这个问题上,外部环境堪忧的伊朗,至今没有给出一个很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