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特朗普政府最近口气放软,不断给贸易战降温灭火,但中方的反制措施依然在14日凌晨准时打响。
本周二凌晨,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其中明确规定,停泊中国港口的海运船舶,若符合以下五个条件之一,船方应当向中方缴纳额外的港务费。
【中方对美船舶加征港务费的举动,完全属于对等反制,师出有名】
这个条件分别为:第一,美国实体或个人拥有所有权的船舶;第二,美国实体和个人运营的船舶;第三,拥有、运营该船舶的企业,其25%及以上的股权被美国实体或个人所掌握;第四,悬挂美国国旗的船舶;第五,在美国建造的船舶。
但如果是中国建造的船舶,则免于缴纳港务费。港务费自《办法》文件发布之日起开始征收,任何未按规定缴纳港务费的船舶,将无法办理进出口岸的手续。同一艘船舶一年最多缴纳5次港务费。
值得注意的是,对美船舶加征的港务费是按照时间逐年递增的:自今年10月14日起停靠中国港口的,按每吨400元人民币的标准征收;自明年4月17日起停靠的,每吨征收640元;2027年4月17日起--每吨880元;2028年4月17日起--每吨1120元。
【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
换句话说,特朗普越晚向中国认输,代价越大--而现在认输,就是代价最小的时候。
必须要指出的是,中方对美船舶加征港务费的举动,完全属于对等反制,师出有名,合情合理。因为就在10月14日当天,美国对中国船舶加征的港口费也正式落地。
根据美方发布的文件,每艘与中国有关联的美国港口停靠,都需要按照吨位缴纳港口费,每年最多缴纳5次。而且未来三年,每吨征收港口费还会每年调涨30美元。
美国每年调涨30美元每吨,中方这边每年就涨240元人民币每吨--大部分执行上的细节都是对等的。
【如果是中国建造的船舶,则免于缴纳港务费】
中方其实早就说得清楚了,是美国单方面执意要对中国船舶加征港口费在先,中方宣布反制在后。那么如果想让中方取消相关措施,美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取消港口费--就算特朗普政府最近不断给中美贸易战降温、口气放软,也没有用,中方只看美方做了什么。
实际上就在过去几天,包括特朗普在内的美国高层,每天都在释放信号,给目前中美之间紧张的贸易局势降温。
特朗普上周日表示,中美元首可能的会晤"没有取消",自己只是想要"帮助中国",而不是"伤害中国"--至于100%的关税,特朗普则没有再提。
美国副总统万斯则在同一天接受采访时强调,特朗普总统"珍视与中方元首之间的友谊",不希望动用手上的筹码。这将是一场微妙的博弈,结果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中方如何回应。
【美国副总统万斯强调,特朗普总统"珍视与中方元首之间的友谊"】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则坚称,中美目前并不处于一场贸易战中,美国还会"再观察一段时间然后再决定怎么做"。美国希望与中国建立"平衡的贸易关系",而中方只是需要改变"不公平的贸易行为"。
最新的表态来自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作为与中方谈判的美方牵头人,他终于在本周一发声,透露中美将在本周稍晚些时候举行工作级别的会谈。
他强调,对华加征的100%关税"不一定要发生",尽管特朗普总统上周宣布了这一消息,但目前两国关系仍然保持良好,沟通渠道依旧保持畅通。他自己也对局势的缓和"持乐观态度"。
特朗普那边不断在放软口风,舆论上给人一种"和谈或许有余地"的印象。但还是那句话,真正决定局面的,从来不是口头的表态,而是背后那一条条政策和行动。
【特朗普上周日表示,中美元首可能的会晤"没有取消"】
区别于美方动不动就拿起关税、制裁大棒来施压,中方的动作从来都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稀土管控、实体清单再到港务费,这套组合拳一旦落实,就不是一场谈判、几句好话能轻松使其收回去的。
这就给美方一个非常现实的选择题:你是继续往前踩油门,走得更加极端?还是退一步,主动撤回对中国船舶的港口费、关税威胁,以及出口管制,先表明姿态,然后再谈?
答案似乎显而易见--如果美方再犹豫,其底牌被迫暴露得更彻底。中方从不说"我们要和你谈判才能取消措施",而是把重点放在"美国先做什么,我们再做什么"。
以实力的角度出发,让对方先着急、先出牌--这种策略,也让中方在谈判桌上的位置更稳,更具有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