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肖恩·帕内尔表示,美方正在把"杰拉尔德·R·福特"号航空母舰打击群部署到拉丁美洲周边水域,目的是为了打击"跨国毒品集团"。但从军事部署和政治信号来看,这场所谓的"反毒战争",更像是一次有预谋的政权更迭行动。特朗普虽然身在亚洲,却在大洋彼岸亲手点燃了拉美新的火药桶。

当然,对美国来说,委内瑞拉并非新目标。从冷战以来,美国始终将拉美视为"后院",而任何试图摆脱华盛顿控制的国家,最终都难逃外部干预的命运。特朗普政府将委内瑞拉塑造成"毒品中转国",宣称其领导人马杜罗是"贩毒集团的首脑",以此为借口授权美军对"非法战斗人员"采取军事行动。这种指控在美国国内并非新鲜事,类似的叙事曾被用于伊拉克、利比亚乃至阿富汗。如今,拉美似乎又成了下一块试验场。
说白了,美国并不缺打击几艘"快艇"的武力,它需要的是通过军事威慑重塑拉美政治格局。美军航母的逼近,对委内瑞拉既是警告也是信号:要么马杜罗自行下台,要么委内瑞拉军方"自行解决问题"。
但马杜罗的回应显然不是妥协。自9月以来,委内瑞拉连续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沿海防御部队进入战备状态。马杜罗在电视讲话中警告称,任何侵略都会遭到"数百万手持步枪的委内瑞拉人民的反击"。面对特朗普的压力,他的口气坚硬而决绝。事实上,从去年以来,马杜罗多次尝试与美国接触,希望缓解制裁、恢复部分石油贸易,但特朗普的强硬态度让所有外交努力化为泡影。如今,求和失败,他的唯一选择就是抵抗。

更重要的是,如今美国的制裁和武力威胁,反而激起了拉美国家前所未有的团结。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在被美国财政部制裁后,公开宣布"绝不屈膝",并号召全国民众走上街头捍卫主权。古巴、巴西、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国纷纷发声谴责美国干涉,连长期与华盛顿关系密切的智利,也表达了对地区和平的担忧。巴西总统卢拉直言,一个国家不能以打击毒品为名,侵犯他国主权。
与此同时,当地时间10月24日,波哥大玻利瓦尔广场聚集了上万名民众,他们举着标语支持佩特罗的"全国制宪大会"倡议,高喊"不要战争,要主权"。同一天,委内瑞拉的民兵部队举行海岸防御演习,古巴和尼加拉瓜宣布进入防备状态。面对美国航母的压迫,拉美国家开始以各自方式应对。这种集体觉醒,正在改变地区政治的力量对比。
对美国而言,这种反应是一种挫败。几十年来,美国通过经济援助、军事培训和外交施压在拉美维持主导地位。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拉美领导人公开拒绝服从。特朗普政府以为可以像过去那样通过威胁迫使各国让步,却忽视了过去十年间拉美社会结构与意识的转变。民众对外部干预的厌倦和对主权与尊严的渴望,正在成为一种共识。
此外,国际社会也在关注这一动向。联合国多名专家21日发表声明,谴责美国的威胁性行为违反《联合国宪章》,呼吁各方保持克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此前也多次强调,主权国家的事务应由其人民自行决定,任何外部干涉都不利于地区稳定。对于委内瑞拉而言,中国是其重要的经贸伙伴,也是坚定支持多极化的国家。相较于美国的"霸权式干预",中国提出的合作模式,显得更为平等与务实。

对马杜罗来说,当前形势依旧艰难。经济困境、长期制裁、国内分化都在考验他的政权韧性。但在民族主权面前,他显然没有退路。过去的经验早已证明,一旦选择妥协,委内瑞拉将面临的不是和平,而是更深的混乱。伊拉克、利比亚的结局是前车之鉴。马杜罗的强硬,不仅是为保政权,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最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