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又拉上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菲律宾,在菲律宾海举行联合军演。这场演习的规模不小,美国派出了"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法国带来了"戴高乐"号航母战斗群,日本则派出了"加贺"号直升机母舰,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菲律宾也各派了一艘护卫舰助阵,此外,还有一大批反潜巡逻机也参与了演习。这架势,说是"演练协同作战",但实际上就是冲着中国来的。
▲演习中从法国海军飞机飞过美军航母
美国以前在西太平洋搞事情习惯了单打独斗,尤其是2016年,美国海军曾在南海试图单方面挑衅中国,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如今,美国显然吸取了教训,认识到自己独自挑战中国海军并不占优势,于是改换策略,开始四处拉帮结派,企图通过联合盟友给自己壮胆。
过去,美国更多依赖日本和澳大利亚这两个亚太盟友,但最近,连法国、加拿大和菲律宾都被拉了进来。这种情况其实很好理解,美国国内矛盾重重,财政捉襟见肘,要想维持在印太的军事存在,必须让盟友们多出点力。不管是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还是日本的"加贺"号直升机母舰,美国都希望它们能在未来对抗中国时"派上用场"。
此外,美国还希望通过这种联合军演,让更多国家在地缘政治上站队,为自己在印太地区制造"事实上的反华包围圈"。不过,这种做法真的能奏效吗?恐怕未必。
▲法国海军"戴高乐"号航母
法国此次出动了"戴高乐"号航母战斗群,看似是在积极配合美国,但实则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近年来,法国一直在印太地区寻求更大影响力,希望借机强化与亚太国家的防务合作,同时也想在美国的"亚洲战略"中分一杯羹。然而,法国与美国在全球安全事务上的立场并不总是一致,特别是在欧洲事务上,法国更倾向于推动欧洲的"战略自主",不愿完全依赖美国。
更重要的是,法国在印太的利益远不如欧洲本土重要。万一中美真有军事冲突,法国是愿意全力站在美国一边,还是更希望置身事外?这一点恐怕连法国政府自己都没想明白。
至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它们基本是"被拉壮丁",更像是美国的附庸。加拿大在印太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利益,只是想通过军事合作继续"讨好"华盛顿。而澳大利亚近年来在美英的主导下不断强化军事合作,但在面对中国的经济制裁时也吃过苦头,对华态度其实并不铁板一块。
▲菲律宾官方公布的演习画面
菲律宾是这次演习中最有"激情"的国家之一。近年来,菲律宾政府在南海问题上频频挑衅中国,不断制造摩擦,例如在仁爱礁、黄岩岛一带试图非法"加固"军事存在,还试图借助美国的力量与中国对抗。
此次菲律宾不仅参与了军演,还开放了自家港口和空域供美军使用。更重要的是,菲律宾已经同意美国在其境内部署"提丰"中程导弹系统,这意味着未来美军可能会利用菲律宾领土作为对华攻击的前沿基地。这种行为无疑是在火上浇油,给南海局势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然而,菲律宾的算盘打得再响,也难掩其实力上的短板。菲律宾海军的装备水平与中国海军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级,真正爆发冲突时,菲律宾能依靠的只有美国的保护伞。而美国是否真的会为菲律宾火中取栗?这恐怕是个大大的问号。
▲东风-17高超音速弹道导弹
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军事部署也在不断调整。从过去的演习和兵力调动情况来看,美国正在将前进阵地逐步南移,试图避开中国远程导弹的打击范围。例如,台岛东南海域和冲绳过去一直是美军的重点部署区域,但随着中国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和东风-17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的威慑力增加,这些地区已经变得越来越危险。
目前,美军正尝试将航母战斗群的主要活动范围转移至菲律宾海、苏拉威西海等地。这些区域距离中国沿海超过1500公里,对于中国的远程打击力量来说,确实会降低一部分威胁。此外,美军还希望借助菲律宾群岛和马来群岛的复杂地形,作为天然屏障,增强战场生存能力。
不过,中国对此早有准备。此前,中国海军055型万吨驱逐舰编队曾进入巴西兰海峡,明确表态对该区域的关注。未来,随着福建号航空母舰和四川号两栖攻击舰的服役,中国海军的力量将在南海进一步增强。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中国将在南海部署两个航母战斗群和一个两栖作战群,以有效威慑美军的任何冒险行动。
▲中国055大驱2月初的航行路线
美国这次拉上美法日加澳菲在菲律宾海军演,表面上是为了展示"印太协同作战能力",实际上是美军面对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力量,开始焦虑地寻找盟友"抱团取暖"。然而,欧洲盟友的立场并不坚定,日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更多是象征性参演,而菲律宾虽然充当了"急先锋",但自身军力不足,真正爆发冲突时,很可能成为弃子。
从长远来看,美国这种拉帮结派的做法,并不能改变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现实。中国正持续提升远程打击能力和海军力量,未来不仅能够覆盖美军的现有基地,还能对其机动作战能力构成更大威胁。面对这一趋势,美国继续煽动地区紧张局势,最终恐怕只会让自己的盟友陷入更危险的境地。真正决定地区安全的,仍然是实力,而不是靠拉帮结派来"壮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