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华的莫迪突然收到坏消息,特朗普真的怒了,计划取消秋季的访印行程。特朗普为什么会生气?拜登耗时4年打造的"四国帮",是否会分崩离析?
据知情人士透露,原本今年秋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准备访问印度,并参加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领导人峰会,但鉴于莫迪的表现,特朗普决定取消这一计划。
特朗普第一任期访印
首先,莫迪七年来首次访华,在华期间,莫迪不仅和中方高层面对面会谈,强调中印关系不受第三方影响,要和中方加强合作,还当着媒体的面,和普京手拉手走进会场聊天。肢体语言最真实,这明摆着是印度要和中俄"抱团",这一幕幕看在特朗普眼中,分外刺眼。毕竟特朗普最想要的俄乌和谈,普京都没同意。
其次则是关税问题。7月最后一天,特朗普确定对多国和地区的"对等关税"税率,其中给印度的税率是25%,远高于其他盟友。这本来就让印度不满,谁知一个礼拜后,特朗普又以"购买俄油"为由,再对印度加税25%,叠加下来,美国对印关税高达50%,隶属全球第一等。
这可把莫迪气坏了,连着4次拒接特朗普的电话,还加大力度购买俄油。就在美国关税生效第二天,曝出印度加购俄罗斯石油的消息,9月份印度采购量增加10%-20%,算下来,印度每日进口俄油高达180万桶。印度外长苏杰生还硬气放话说,"如果你们对印度出售的石油有意见,那就不要买。"
不得不说,这一回印度出乎意料的强硬。一方面,特朗普都把对印关税加到50%,若莫迪还上赶着求和,那印度的"大国颜面"何在?另一方面,印度本身对石油的需求也不小,有2亿吨左右,俄罗斯原油物美价廉,按8000万吨计算,每年能节约近百亿美元,拿这笔钱来补贴出口受损企业是够的。
印度加大力度购买俄油
而且印度国内消费占GDP的70%以上,只要刺激国内消费,就可以消化美国高关税带来的大部分影响。据悉,印度已经考虑降低消费税了,再加上分散出口市场,美国关税带来的影响或许能抵消一部分,这也是莫迪敢于强硬对抗美国的根本所在。
相比之下,欧日韩在美国淫威之下认输,与美国达成协议才是成本最高的,不仅不能买俄廉价能源,还得单方面开放市场免关税,投资几千亿到美国,利润不能拿回国,亏损完全自负,还被国内民粹反对,自降国格。最重要的是,特朗普会形成路径依赖,随时加码变卦。而像印度这般,不仅里子不亏,面子也挣到了。
第二个原因则是印巴5.7空战的遗留问题。据美媒所说,特朗普和莫迪最近一次通话,是在6月17日,特朗普电话中声称,自己"解决了"印巴军事冲突,还暗示莫迪提名自己角逐诺贝尔和平奖。但莫迪却坚持,印巴停火是双方直接协商的结果,与美国无关。
前国家安全顾问的沙利文
自此之后,二人再无交谈,期间特朗普曾4次致电莫迪,但后面发生关税问题,特朗普还骂印度是"死亡经济体",让莫迪更加不满,始终没有回应。但另一边,最近莫迪却在加速改善对华关系,还破天荒访华并参加上合峰会。
站在印度角度,这也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为了增加筹码,平衡美国带来的冲击,可特朗普未必满意,放风要取消访印就是在试探、敲打,看莫迪政府是否会做出改变。
但此举未必有效,拜登时期的国家安全顾问的沙利文指出,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让拜登政府的努力付诸东流。拜登政府时期,"四方安全对话"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支柱,美日印澳合作牵制中国。但特朗普的一系列举动,可能会让该机制分崩离析。
沙利文这番话,只能说是自我感觉良好,拜登政府推行的那套东西,根本就玩不下去,且不提四国心思各异,民主党的计划再好,关键是美国拿不出钱来了,效果几乎没有。所以特朗普才下大力气搞钱,搞不动中国,那就搞盟友,至少能赚回钱去。特朗普和拜登说到底,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莫迪在上合峰会牵手普京
总而言之,这一次特朗普低估了莫迪的决心,"西方不亮东方亮",这句话在印度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没有了美利坚,还有中俄,还有金砖,好歹印度也是一个响当当的"大国",莫迪拉普京的手进入大厅,就是最明确的信号。至于拜登四年有没有白干,或许目前还无法下定论,但特朗普的单边主义行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拜登政府的苦心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