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退休金加起来不到四千,房贷还剩一百多万,我一个月工资八千,养娃、养车、养自己,还得给他们攒养老钱--这不是电视剧,是我家真实账本。

"

把这句话甩进任何一个90后微信群,屏幕瞬间安静,接着就是一连串"+1"。

独生子女的养老焦虑,已经像WiFi信号一样无处不在,只是大家平时假装看不见。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60岁以上人口2.7亿,每五个人里就有一个老人。

更扎心的是,这批老人里,有相当一部分只生了一个孩子。421家庭结构像一座倒金字塔,所有重量最后都压在那根独苗身上。

经济账算得人心慌。

北京五环外一套老破小,挂牌价四百五十万,年轻人不吃不喝三十年才买得起。

父母那代人把积蓄全砸在子女教育上,轮到子女反哺时,发现钱包比脸还干净。

某招聘网站调研显示,60%的90后表示"给父母打生活费前,得先还信用卡"。

农村情况更惨烈。

老家在河北保定的阿远说,村里三十多个留守老人,三分之二得过抑郁症。

不是子女不孝,是实在走不开--城里打工一月五千,回村陪爸妈就得喝西北风。

智慧养老APP?

村里连4G信号都时有时无。

但也不是完全没辙。

杭州某社区试点"时间银行",年轻人帮老人买菜、陪聊攒积分,等自己老了再兑换服务。

听起来像游戏做任务,实际运行三年,志愿者留存率反而比传统义工高。

说白了,养老不能只靠血缘,得靠利益共同体。

最被忽视的是心理赡养。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统计,老年抑郁症患者里,独生子女父母占比高达47%。

他们不敢生病,怕拖累孩子;不敢死,怕孩子没人帮。

有老人偷偷把安眠药攒起来,被发现时药片已经装满三个维生素瓶子。

政策层面正在打补丁。

个人养老金账户开闸,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扩容,但杯水车薪。

专家算过账:按现行替代率,体制内退休金能维持七成生活水平,体制外只有四成。

想体面养老?

要么65岁继续打工,要么现在就开始买商业保险--每月至少得存两千,持续三十年。

残酷真相是:养儿防老的时代真过去了。

不是孩子不孝顺,是系统不允许。

与其指望下一代,不如现在就和父母开诚布公:退休金多少?

医保报销比例?

有没有隐藏负债?

把丑话说到前头,比将来撕破脸强。

最后说句大实话:养老就像减肥,谁都知道要"管住嘴迈开腿",但能做到的永远是少数。

区别在于,减肥失败最多穿不上牛仔裤,养老失败,可能连跳广场舞的力气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