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01岁的钟世镇院士发布严正声明,澄清其与一名叫杨炯的人"不存在师生关系",揭穿了有人在其百岁寿宴上蹭合影并用于不当商业宣传的行为。一场本该宾主尽欢的百岁寿宴,竟成为别有用心者觊觎的舞台,当我们在关注学术尊严被玷污时,也要看到在商业利益驱动下,名人隐私正在沦为一种被计算好的筹码。

寿宴作为私人活动,是属于主人与客人间的私密空间,这里充满对长者的敬意、朋友的情谊,而这一切珍贵的私人情感,都成为了可供拍摄、截取和传播的素材。相比普通人,名人的隐私显然更有商业价值。蹭拍的本质是未经协调的介入性拍摄行为,既然未经协调,那么便侵犯了院士的肖像权,涉事者费尽心机获取合影,绝非出于对科学家的敬仰,而是看中了钟世镇院士作为"解剖学泰斗""中国临床解剖学创始人"等身份所蕴含的商业价值,用来为自己的产品"镀金",它向潜在客户传递出"师出名门""权威背书"的虚假信息,对院士的名誉造成影响。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借名人隐私营销的行为已经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从网商店铺盗用钟南山、李兰娟院士的形象卖药,到某短视频平台利用AI技术冒充明星带货,都反映出某些人已经将名人隐私视为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营销工具,名人的隐私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

其中,像钟院士这样的高龄名人,还面临着更为特殊的隐私困境。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社会声望与日俱增,而精力和防范能力却在自然衰减。这种状态使他们更容易成为商业投机者的目标。另外高龄学者们往往更注重礼节,不善于强硬拒绝,这反而让一些别有用心者更加嚣张,钟院士在百岁高龄仍不得不亲自发表声明以正视听,这何尝不是对其生活的一种打扰,科学家的价值在于其贡献而非商业炒作,尊重应该体现在对研究成果的关注而不是对私人生活的侵犯。

从法律角度看,我国《民法典》中明确规定了对肖像权和隐私权的保护,已做到有法可依,但对名人隐私的特殊保护仍显不足,特别是在私人场合,名人的隐私理应得到更多的尊重。要遏制拿名人隐私当商业筹码的乱象,执法效率与侵权成本是关键,对侵权行为进行速罚、重罚,以正风气。同时平台也要建立快速的响应机制,为对未经授权的商业内容快速下架。公众应该尊重他人隐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擦亮双眼增强判断力,别让自己成为不良商家的帮凶。

钟院士的声明为我们敲响亮警钟,少一些对名人隐私的关注,多一些做实事的坚守,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健康的商业环境和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