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截至11月26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至7.08,距离"破7"仅一步之遥,本月升值幅度已经超过0.5%,而在今年4月,特朗普发起关税战之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曾经到过7.43的位置。7个多月的时间累计升值幅度约5%。对此,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是多重内外因素共振的结果。

美债高企、美元持续走弱

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美元自身的压力。

在特朗普政策与法案的推进之下,美国政府债务不断突破36万亿、37万亿关口,财政赤字高企,长短期美债收益率倒挂,加剧市场对美元信用的担忧。全球投资者减持美债,转向包括人民币资产在内的多元化配置。于是,美元在今年以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贬值。近期美元指数企稳,主要是缘于其他非美货币经济体基本面同样较差,美元指数作为一个相对比价有所企稳。但如果以黄金等贵金属作为锚定,美元依然表现弱势。

美联储2025年9月、10月两次降息,再度进入降息周期,尽管市场对于12月美联储是否降息存在一定争议,但考虑到明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任期结束,特朗普大概率会任命更为鸽派的美联储主席。市场预期2026年美联储还将继续降息。这些因素都将对美元汇率后期走势带来压力。

出口强劲缓解升值压力

事实上,自从特朗普发起关税战以来,市场就担心人民币会贬值。面对可能出现的出口压力,市场预期政策层面会通过主动性的人民币贬值来减轻出口压力。然而,数据却不断超出市场预期。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同比增长7.1%,9月单月出口额达3286亿美元,同比增速高达8.3%。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拉动出口增长的主力已悄然转移:非洲和东盟合计贡献了64.5%的出口同比增量,而对美出口的拖累效应则显著减弱。

这意味着,过去较大幅度依赖美国市场的出口结构正在被更具韧性的区域布局所替代。即便人民币对美元有所升值,其对整体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也因贸易伙伴多元化而被稀释。这种结构性转变不仅为人民币提供了坚实的基本面支撑,也让政策层在汇率管理上拥有更大回旋空间。

A股回暖强化资本信心

除了贸易端,A股市场今年以来的强势也成为本轮人民币走强的重要推动力量。历史经验表明,当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信心增强时,往往伴随证券投资项下的资金流入,进而对人民币形成支撑。尽管最近受美国股市波动影响,中国股市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但就今年整体来看,A股市场的良好表现,正通过资本流动与信心传导双重渠道,为人民币走强注入额外动能。

展望未来:"破7"只是时间问题

展望未来,美元走势仍受制于美国经济数据的疲软与政治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美元大概率会维持偏弱的走势。

此外,年末通常是出口企业的结汇高峰,季节性需求会为人民币提供支撑。人民币汇率"破7"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可能继续受到美元指数波动的影响,但中长期来看,美联储的降息周期、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以及国内政策的支持将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升值提供有力支撑。

不过,人民币升值并不一定全是利好。对于出口型企业而言,人民币持续升值相当于成本的上升。企业需要通过灵活的风险对冲策略。面对四季度可能进一步增强的升值压力,企业需要构建更为灵活的对冲策略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同时,也需要关注中美经贸关系、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调整等潜在风险。

总之,人民币的强势表现,既是对前期贬值压力的修复,更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政策定力的体现。在全球动荡加剧的当下,一个汇率自主的人民币,或许是最需要的"压舱石"。